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论文

互文视域下的拉斐尔前派诗歌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页
1 绪论第15-31页
    1.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6-26页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6-29页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第29-31页
2 拉斐尔前派艺术创作的旨归与渊源第31-41页
    2.1 拉斐尔前派的梦想第31-38页
        2.1.1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创作旨归——反对理性,释放活力第31-35页
        2.1.2 拉斐尔前派的社会理想——艺术的生活第35-38页
    2.2 拉斐尔前派从中世纪获得的启示第38-41页
3 诗画互文与诗画意义的更新第41-65页
    3.1 诗意画与插图——从图解到改写第41-52页
        3.1.1 图解——重复中的意义暗示与深化第42-46页
        3.1.2 改写——诗画对话中的意义更新第46-52页
    3.2 题画诗——增补与模仿第52-65页
        3.2.1 增补——时空拓展中的意义延伸第53-57页
        3.2.2 模仿——以画入诗中的意义多元第57-65页
4 拉斐尔前派诗歌中的语象与诗歌意义的增殖第65-79页
    4.1 语象——语言向形象的复归第66-70页
    4.2 语象的虚指性对诗歌意义的丰富第70-75页
    4.3 语象与语词的对话对诗歌意义的更新第75-79页
5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非理性主题与主体意识的重构第79-107页
    5.1 双面女性——回归“本我”,释放感性第80-95页
    5.2 甜蜜死亡——流连“迷失域”,追寻灵性第95-101页
    5.3 神秘中古——复返“童年”,重拾野性第101-107页
6 拉斐尔前派诗歌对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第107-109页
    6.1 视听并置与“感觉错轨”第107-108页
    6.2 空间逻辑与“偶然并列”第108-109页
结论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吸烟与网络成瘾对大脑结构连接与功能连接的影响
下一篇:高长虹“意志书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