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宏观政策背景 | 第12页 |
1.1.2 地域发展背景 | 第12-13页 |
1.1.3 住房改革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2.1 国外关于居住空间的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2.2 国内关于居住空间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2.3 小结 | 第2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4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1.4.1 研究对象界定 | 第23-24页 |
1.4.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25-2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2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历程 | 第28-50页 |
2.1 资源型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变历程 | 第31-34页 |
2.1.1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 | 第31-32页 |
2.1.2 资源型城市的完整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2.1.3 资源型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变 | 第33-34页 |
2.2 薛家湾镇居住空间演变阶段划分 | 第34-37页 |
2.2.1 形成期:1990 年—1997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35页 |
2.2.2 成长期:1998 年—2004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35-36页 |
2.2.3 成熟期:2005 年—2011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36页 |
2.2.4 过渡期:2012 年—2018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36-37页 |
2.3 薛家湾镇居住空间演变历程 | 第37-48页 |
2.3.1 1990 年—1997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37-39页 |
2.3.2 1998 年—2004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39-41页 |
2.3.3 2005 年—2011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41-45页 |
2.3.4 2012 年—2018 年居住空间演变 | 第45-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特征解析 | 第50-91页 |
3.1 居住人群分布结构演变特征 | 第50-57页 |
3.1.1 居住人群规模:由集聚增长向稳定增长演变 | 第50-52页 |
3.1.2 居住人群密度:由单中心集聚向轴向集聚演变 | 第52-54页 |
3.1.3 居住人群流动:由小范围、低流动性向大范围、高流动性演变 | 第54-56页 |
3.1.4 居住人群构成:由同质向异质演变 | 第56-57页 |
3.1.5 小结 | 第57页 |
3.2 居住用地布局结构演变特征 | 第57-69页 |
3.2.1 居住用地布局形态:由点状集聚向带状组团+指状延伸演变 | 第57-60页 |
3.2.2 居住用地规模类型:总规模逐渐增大,主要用地类型由三类向二类演变 | 第60-63页 |
3.2.3 居住用地开发单元:由小尺度向大规模演变 | 第63-65页 |
3.2.4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由低强度开发向高强度开发演变 | 第65-69页 |
3.2.5 小结 | 第69页 |
3.3 居住空间与相关功能空间关联性演变特征 | 第69-81页 |
3.3.1 居住空间与交通空间:由“小尺度、组团式”居住空间向“大尺度、混合式”居住空间演变 | 第69-75页 |
3.3.2 居住空间与产业空间:由职住相随向职住分离演变 | 第75-79页 |
3.3.3 居住空间与生态空间:由点线相交向面状融合、线性渗透演变 | 第79-81页 |
3.3.4 小结 | 第81页 |
3.4 居住空间配建设施演变特征 | 第81-86页 |
3.4.1 公共服务设施:类型愈加丰富,水平逐渐提高 | 第81-83页 |
3.4.2 道路设施:道路宽度逐渐拓宽,交通工具由非机动向机动演变 | 第83-85页 |
3.4.3 公共绿地:面积逐渐增大,比率先降后升 | 第85-86页 |
3.5 居住空间文化景观风貌演变特征 | 第86-88页 |
3.5.1 景观风貌:由和谐统一向丰富灵活演变 | 第86-87页 |
3.5.2 文化建设:由地域文化向社区文化演变 | 第87-88页 |
3.6 居住空间开发管理演变特征 | 第88-89页 |
3.6.1 开发建设:由单位分配向房地产开发演变 | 第89页 |
3.6.2 管理维护:由单位统一管理向社区物业管理演变 | 第8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4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 第91-111页 |
4.1 外部政策因素是居住空间演变的区域引导和背景保障 | 第91-94页 |
4.1.1 区域背景——居住空间发展的外部导向与吸引 | 第91-92页 |
4.1.2 制度政策——居住空间演变因子作用的保障与推动 | 第92-94页 |
4.2 自然历史因素是居住空间演变的基础依托和重要约束 | 第94-98页 |
4.2.1 历史基础——居住空间选址与发展的依托 | 第94-95页 |
4.2.2 自然条件——居住空间产生与演变的基础 | 第95-96页 |
4.2.3 矿产资源——居住空间演变的支撑与约束 | 第96-98页 |
4.3 社会经济因素是居住空间演变的核心动力和根本原因 | 第98-102页 |
4.3.1 经济发展——居住空间演变的核心驱动力 | 第98-100页 |
4.3.2 技术进步——居住空间发展的主要动力 | 第100-101页 |
4.3.3 社会分化——居民个体选择的空间分异 | 第101-102页 |
4.4 城市发展因素是居住空间演变的外部控制和内部调适 | 第102-107页 |
4.4.1 城市规划——居住空间发展的外部引导与控制 | 第102-104页 |
4.4.2 城市职能——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的先导 | 第104-106页 |
4.4.3 交通系统——居住空间拓展的轴向依托 | 第106-107页 |
4.5 影响因素对居住空间演变的作用机理解析 | 第107-111页 |
5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规律认知与启示 | 第111-130页 |
5.1 薛家湾镇居住空间演变问题反思 | 第111-122页 |
5.1.1 居住人群与居住用地供需关系失衡 | 第111-116页 |
5.1.2 居住空间与相关功能空间关联减弱 | 第116-118页 |
5.1.3 居住空间配建设施低效不足 | 第118-120页 |
5.1.4 居住空间文化景观风貌缺乏特色 | 第120-121页 |
5.1.5 居住空间开发管理困难混乱 | 第121-122页 |
5.2 薛家湾镇居住空间发展趋势研判 | 第122-130页 |
5.2.1“住有所居”理念指导下分异人群居住融合 | 第122-123页 |
5.2.2“城市更新”理念指导下居住用地集约高效发展 | 第123页 |
5.2.3“开放、协调、绿色”理念指导下居住空间与相关功能空间和谐共生 | 第123-125页 |
5.2.4“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居住空间设施配置共建共享 | 第125-126页 |
5.2.5“文化自信”理念指导下居住空间文化景观风貌融入地域特色 | 第126-127页 |
5.2.6“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居住空间开发管理均衡智慧 | 第127-130页 |
6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 第130-152页 |
6.1 居住人群与居住用地供需平衡 | 第130-144页 |
6.1.1 构建匹配均衡的人地关系 | 第130-131页 |
6.1.2 促进和谐多元的居住融合 | 第131页 |
6.1.3 发展集约紧凑的用地布局 | 第131-142页 |
6.1.4 激发活力再生的居住空间 | 第142-144页 |
6.2 居住空间与相关功能空间关联紧密 | 第144-146页 |
6.2.1 倡导创新共享的开放街区 | 第144-145页 |
6.2.2 建立宜居宜业的职住关联 | 第145-146页 |
6.2.3 打造山水和谐的生态社区 | 第146页 |
6.3 居住空间配建设施便利完善 | 第146-149页 |
6.3.1 配置公平完善的公服设施 | 第147页 |
6.3.2 建设灵活便利的停车设施 | 第147-148页 |
6.3.3 组织优美宜居的绿化环境 | 第148-149页 |
6.4 居住空间文化景观风貌鲜明统一 | 第149-150页 |
6.4.1 塑造和谐统一的景观风貌 | 第149页 |
6.4.2 营造地域特色的文化空间 | 第149-150页 |
6.5 居住空间开发管理合理高效 | 第150-152页 |
6.5.1 引导合理稳定的房地产开发 | 第150页 |
6.5.2 完善高效智慧的社区管理 | 第150-151页 |
6.5.3 强化积极有效的公众参与 | 第151-152页 |
7 结论与不足 | 第152-15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52-154页 |
7.1.1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历程 | 第152页 |
7.1.2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特征 | 第152-153页 |
7.1.3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 第153页 |
7.1.4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演变规律认知与启示 | 第153页 |
7.1.5 准格尔旗中心城区居住空间优化策略 | 第153-154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0页 |
图纸目录 | 第160-164页 |
表格目录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