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6页 |
1.3 面临的挑战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第19-33页 |
2.1 P2P技术介绍 | 第19-21页 |
2.2 Ad Hoc网络的介绍 | 第21-26页 |
2.2.1 Ad Hoc网络概要 | 第21页 |
2.2.2 Ad Hoc网络的协议分类 | 第21-26页 |
2.3 车载自组织网络介绍 | 第26-32页 |
2.3.1 车载自组织网络概述 | 第26-27页 |
2.3.2 车载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 | 第27-28页 |
2.3.3 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介绍 | 第28-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问题研究及自适应路由思想 | 第33-42页 |
3.1 基于拓扑结构路由协议的弊端 | 第33-35页 |
3.2 基于地理位置路由协议的弊端 | 第35-37页 |
3.3 解决弊端的自适应路由思想 | 第37-41页 |
3.3.1 ABT自适应思想 | 第38-39页 |
3.3.2 PVAT自适应思想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自适应路由协议设计 | 第42-58页 |
4.1 ABT和PVAT路由协议概述 | 第42-43页 |
4.2 新协议的场景假设 | 第43-46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4.2.2 路由假设 | 第44-46页 |
4.3 ABT路由协议算法 | 第46-50页 |
4.3.1 扩散区域的划定 | 第46-48页 |
4.3.2 ABT协议数据包传递过程 | 第48-50页 |
4.4 PVAT路由协议算法 | 第50-55页 |
4.4.1 停靠车辆记录移动车辆轨迹算法 | 第51-52页 |
4.4.2 PVAT协议数据包传递过程 | 第52-55页 |
4.5 两种算法相结合的自适应路由协议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路由协议仿真与协议分析 | 第58-71页 |
5.1 车载自组织网络仿真环境介绍 | 第58页 |
5.2 车载自组织网络仿真工具介绍 | 第58-64页 |
5.2.1 Network Simulator 2 软件概述 | 第58-60页 |
5.2.2 Network Simulator 2 软件架构 | 第60-61页 |
5.2.3 Network Simulator 2 开发流程 | 第61-62页 |
5.2.4 VanetMobisim工具简介 | 第62-64页 |
5.3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 第64-67页 |
5.4 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 第67-69页 |
5.5 仿真结果总结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