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中国沿海省市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1.2.1 碳排放强度区域范围研究第13-14页
        1.2.2 碳排放强度内容角度研究第14页
        1.2.3 碳排放强度方法模型研究第14-15页
        1.2.4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概念界定第19页
        2.1.1 碳排放第19页
        2.1.2 碳排放强度第19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19-23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2.2.2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第20页
        2.2.3 低碳经济学理论第20-21页
        2.2.4 环境经济学理论第21-22页
        2.2.5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第22-23页
3 中国沿海省市碳排放强度测算及时趋分析第23-31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6页
    3.2 碳排放强度测算方法第26-27页
        3.2.1 碳排放评价指标选取及计算方法第26页
        3.2.2 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第26-27页
    3.3 中国沿海省市碳排放强度测算结果与时趋分析第27-31页
        3.3.1 碳排放总量第27-28页
        3.3.2 碳排放强度第28-31页
4 中国沿海省市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分析第31-36页
    4.1 空间自相关模型第31-32页
        4.1.1 全局空间自相关第31-32页
        4.1.2 局域空间自相关第32页
    4.2 中国沿海省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演变特征第32-36页
        4.2.1 碳排放强度总体空间演变第32-34页
        4.2.2 碳排放强度局部空间演变第34-36页
5 中国沿海省市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第36-42页
    5.1 因素分解模型第36-38页
        5.1.1 LMDI方法的优势第36页
        5.1.2 碳排放强度的LMDI分解模型构建第36-38页
    5.2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变量选取第38页
    5.3 实证分析第38-42页
6 结论与减排策略第42-46页
    6.1 结论第42-43页
    6.2 减排策略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氰基氯苄废水挥发性有机物反硝化净化研究
下一篇:凹凸棒土在高密度沉淀工艺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