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一、选题来源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一、世界遗产的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 | 第14-18页 |
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第18-20页 |
四、《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的研究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田野点介绍 | 第21-24页 |
第一章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基本内容及文学特征 | 第24-46页 |
第一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的基本内容 | 第24-32页 |
一、美女与英雄的出世和成长 | 第24-26页 |
二、美女与英雄的浪漫爱情 | 第26-29页 |
三、美女与英雄的血泪抗争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主题 | 第32-36页 |
一、反抗压迫争取自由 | 第32-33页 |
二、继承祖先的精神 | 第33-34页 |
三、现实生活的映照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文学特征 | 第36-46页 |
一、人物形象 | 第36-40页 |
二、结构特点 | 第40-43页 |
三、语言特色 | 第43-46页 |
第二章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版本分析 | 第46-63页 |
第一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的三个版本 | 第46-49页 |
一、1995版 | 第47页 |
二、1999版 | 第47-48页 |
三、2009版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的内容变化比较 | 第49-56页 |
一、场景性描述的变化 | 第49-53页 |
二、生产生活习俗展示的变化 | 第53-54页 |
三、具体数字的变化 | 第54-55页 |
四、内容的衔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的语言风格比较 | 第56-60页 |
第四节 版本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 | 第60-63页 |
一、政治方面 | 第60-62页 |
二、艺术方面 | 第62-63页 |
第三章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搜集整理与保护传承 | 第63-87页 |
第一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搜集整理 | 第63-68页 |
一、《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搜集过程 | 第64-65页 |
二、《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进一步整理 | 第65-68页 |
第二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出版 | 第68-72页 |
一、《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出版历程 | 第68-69页 |
二、《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出版背后的故事 | 第69-72页 |
第三节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保护传承现状 | 第72-87页 |
一、《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民间流传状况 | 第72-75页 |
二、《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传承的政府扶持 | 第75-78页 |
三、《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传承人的传承状况 | 第78-87页 |
结语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后记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