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论文--摩擦与磨损论文

表面褶皱的分形表征重构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表面织构微造型技术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微观褶皱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表面织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4 摩擦表面分形表征重构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表面褶皱的分形表征第16-28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表面褶皱试样制备第16-18页
        2.2.1 仿生表面褶皱试样制备第16-17页
        2.2.2 人工表面褶皱试样制备第17-18页
    2.3 表面褶皱图像分形编码第18-22页
        2.3.1 表面褶皱图像分形编码原理第18-19页
        2.3.2 表面褶皱图像分形编码过程第19-22页
    2.4 表面褶皱图像分形表征参数第22-27页
        2.4.1 表面褶皱图像选取第22页
        2.4.2 分形表征参数频率分布规律第22-26页
        2.4.3 表面褶皱图像分形维数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表面褶皱的分形重构第28-38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表面褶皱图像分形解码第28-30页
    3.3 表面褶皱重构图像第30-32页
        3.3.1 恢复原始图像第30页
        3.3.2 提高重构图像分辨率第30-31页
        3.3.3 调整重构图像第31-32页
    3.4 表面褶皱分形表征重构分析软件设计第32-34页
    3.5 仿生表面褶皱三维模型建立第34-37页
        3.5.1 仿生表面褶皱三维坐标提取第34-35页
        3.5.2 仿生表面褶皱三维曲面拟合第35-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表面褶皱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第38-57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球-盘接触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后处理分析第38-42页
        4.2.1 球-盘三维模型建立第38-39页
        4.2.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设置第39-41页
        4.2.3 接触计算结果后处理分析第41-42页
    4.3 球-盘接触状态分析第42-44页
        4.3.1 不同载荷作用下球-盘接触状态分析第42-43页
        4.3.2 不同弹性模量下球-盘接触状态分析第43-44页
        4.3.3 不同结构参数下球-盘接触状态分析第44页
    4.4 试验设备说明及试验方案设计第44-47页
        4.4.1 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工作原理第44-46页
        4.4.2 试验方案设计第46-47页
    4.5 干摩擦条件下表面褶皱摩擦学性能研究第47-54页
        4.5.1 仿生表面褶皱干摩擦特性第47-51页
        4.5.2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综合分析第51-52页
        4.5.3 人工表面褶皱干摩擦特性第52-54页
    4.6 表面褶皱润湿性能测试第54-56页
        4.6.1 试验方案设计第54页
        4.6.2 仿生表面褶皱润湿性能第54-55页
        4.6.3 人工表面褶皱润湿性能第55-56页
    4.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工程机械通用润滑油研究
下一篇:电液仿真转台谐振抑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