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串联补偿电容线路的特点 | 第14-21页 |
2.1 暂态分量的影响 | 第14-16页 |
2.2 电压反向 | 第16-18页 |
2.3 电流反向 | 第18-19页 |
2.4 PT安装位置变化带来的影响 | 第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带串补同杆双回特高压线路对保护的影响 | 第21-33页 |
3.1 对方向继电器的影响 | 第21-23页 |
3.2 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 对零序保护的影响 | 第24-25页 |
3.4 PT安装位置对电流差动的影响 | 第25-30页 |
3.4.1 PT位置对于稳态电容电流补偿影响分析 | 第25-28页 |
3.4.2 对特高压线路的实际影响计算 | 第28-30页 |
3.5 PT安装位置对于距离Ⅰ段保护范围的影响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串补线路保护的解决方案 | 第33-42页 |
4.1 方向继电器解决方案 | 第33页 |
4.2 距离元件解决方案 | 第33-35页 |
4.3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解决方案 | 第35-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自适应重合闸在带串补同杆双回特高压线路应用研究 | 第42-54页 |
5.1 前重合闸存在的问题 | 第42页 |
5.2 自适应重合闸的提出 | 第42-49页 |
5.2.1 同杆并架双回线路跳闸方式 | 第42-43页 |
5.2.2 故障性质识别 | 第43-49页 |
5.3 自适应重合闸的判据 | 第49-52页 |
5.3.1 瞬时性故障判据 | 第49-50页 |
5.3.2 瞬时性故障辅助判据 | 第50-51页 |
5.3.3 按相顺序重合闸逻辑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仿真分析 | 第54-69页 |
6.1 系统仿真模型 | 第54-55页 |
6.2 带串补线路电气特性分析 | 第55-60页 |
6.2.1 暂态低频分量 | 第55-56页 |
6.2.2 电压反向情况 | 第56-58页 |
6.2.3 方向继电器的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6.3 PT位置对于保护影响仿真 | 第60-63页 |
6.3.1 对于差动保护影响仿真 | 第60-61页 |
6.3.2 对于距离元件影响仿真 | 第61-63页 |
6.4 自适应重合闸仿真分析 | 第63-68页 |
6.4.1 恢复电压情况仿真 | 第63-65页 |
6.4.2 自适应重合闸过程中不平衡分量分析 | 第65-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