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典型冲击负荷特性分析及其建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方法概述 | 第13-21页 |
2.1 负荷建模常用方法 | 第13-15页 |
2.1.1 统计综合法 | 第13-14页 |
2.1.2 总体测辨法 | 第14-15页 |
2.1.3 故障拟合法 | 第15页 |
2.2 负荷模型的类型与结构 | 第15-17页 |
2.2.1 静态负荷模型 | 第15-16页 |
2.2.2 动态负荷模型 | 第16-17页 |
2.3 参数辨识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2.3.1 参数辨识概念 | 第17-18页 |
2.3.2 参数辨识方法 | 第18-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典型冲击负荷建模 | 第21-38页 |
3.1 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 | 第21-24页 |
3.1.1 牵引供电系统 | 第21-22页 |
3.1.2 牵引电机模型 | 第22-24页 |
3.2 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冲击特性 | 第24-25页 |
3.3 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建模及辨识 | 第25-37页 |
3.3.1 利用多项式拟合进行建模及辨识 | 第26-28页 |
3.3.2 利用系统辨识工具箱进行建模及辨识 | 第28-34页 |
3.3.3 结合牵引电机模型进行建模 | 第34-37页 |
3.3.4 三种建模的比较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典型冲击负荷特性与影响分析 | 第38-51页 |
4.1 用电负荷及分类 | 第38-40页 |
4.1.1 按用电的部门属性划分 | 第38-39页 |
4.1.2 按电用户的重要性划分 | 第39-40页 |
4.2 冲击负荷生产特点和负荷特性 | 第40-47页 |
4.2.1 电弧炉娃铁生产工艺及冲击负荷特性 | 第40-43页 |
4.2.2 电解锅生产工艺及冲击负荷特性 | 第43-46页 |
4.2.3 电气化铁路的冲击负荷特性 | 第46-47页 |
4.3 冲击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1 硅铁生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电解铝生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48页 |
4.3.3 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