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凸起南部潜山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3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地质特征 | 第15-33页 |
1.1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6-18页 |
1.1.1 太古界 | 第17页 |
1.1.2 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 | 第17-18页 |
1.1.3 中生界 | 第18页 |
1.1.4 新生界 | 第18页 |
1.2 区域构造及演化 | 第18-25页 |
1.2.1 太古宙-早元古代 | 第20页 |
1.2.2 中晚元古代 | 第20-21页 |
1.2.3 古生代 | 第21-22页 |
1.2.4 中生代 | 第22-25页 |
1.2.5 新生代 | 第25页 |
1.3 研究区基底构造特征 | 第25-29页 |
1.3.1 构造格局 | 第25-26页 |
1.3.2 断裂特征 | 第26-27页 |
1.3.3 构造样式 | 第27-29页 |
1.4 研究区地层结构特征 | 第29-33页 |
1.4.1 地层层序及分布 | 第29-30页 |
1.4.2 潜山岩性及分布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潜山储层特征 | 第33-49页 |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3-40页 |
2.1.1 岩石类型 | 第33-34页 |
2.1.2 岩石成分与结构 | 第34-40页 |
2.2 储集特征 | 第40-43页 |
2.2.1 储集类型 | 第40-42页 |
2.2.2 储集特征 | 第42-43页 |
2.3 储集空间影响因素 | 第43-49页 |
2.3.1 储层与岩石类型关系 | 第43-44页 |
2.3.2 储集层构造裂缝与应力场及断裂的关系 | 第44-47页 |
2.3.3 潜山裂缝预测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 第49-63页 |
3.1 潜山油气成藏条件 | 第49-56页 |
3.1.1 油源条件 | 第49-52页 |
3.1.2 储层条件 | 第52-53页 |
3.1.3 输导条件 | 第53-55页 |
3.1.4 保存条件 | 第55-56页 |
3.2 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 第56-63页 |
3.2.1 潜山油气藏分类 | 第56-57页 |
3.2.2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57-61页 |
3.2.3 潜山成藏模式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有利区预测及目标优选 | 第63-65页 |
4.1 有利区预测 | 第63-64页 |
4.2 勘探效果 | 第64页 |
4.3 下步勘探方向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