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速差双转子系统高精度动平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转子动平衡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模态法 | 第13-14页 |
1.2.2 影响系数法 | 第14页 |
1.3 全信息分析技术 | 第14-18页 |
1.3.1 全息谱分析技术 | 第15-16页 |
1.3.2 全频谱分析技术 | 第16-17页 |
1.3.3 全矢谱技术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转子动力学理论及转子不平衡分析 | 第20-32页 |
2.1 概述 | 第20-21页 |
2.1.1 转子系统类别 | 第20-21页 |
2.1.2 转子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 | 第21页 |
2.2 转子的涡动 | 第21-24页 |
2.2.1 无阻尼涡动 | 第22-24页 |
2.2.2 有阻尼涡动 | 第24页 |
2.3 圆盘偏心质量引起的振动 | 第24-29页 |
2.3.1 引发圆盘质量偏心因素 | 第24页 |
2.3.2 偏心质量所引起的振动形式 | 第24-29页 |
2.4 转子不平衡 | 第29-31页 |
2.4.1 转子不平衡的振动特点 | 第29-31页 |
2.4.2 转子不平衡的危害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基于全矢谱技术的转子动平衡 | 第32-49页 |
3.1 概述 | 第32-33页 |
3.2 影响系数法 | 第33-40页 |
3.2.1 刚性转子的影响系数法 | 第33-37页 |
3.2.2 挠性转子的影响系数法 | 第37-39页 |
3.2.3 传统影响系数法的弊端 | 第39-40页 |
3.3 全矢动平衡方法 | 第40-48页 |
3.3.1 全矢谱技术 | 第41-45页 |
3.3.2 全矢动平衡特点 | 第45-46页 |
3.3.3 全矢动平衡中不平衡响应的快速算法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全矢动平衡在微速差双转子系统上的应用 | 第49-65页 |
4.1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概述 | 第49页 |
4.2 卧螺离心机 | 第49-51页 |
4.2.1 卧螺离心机的结构 | 第49-50页 |
4.2.2 卧螺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 第50-51页 |
4.3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 | 第51-53页 |
4.3.1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拍振”信号 | 第51-52页 |
4.3.2 “拍振”信号的分离 | 第52-53页 |
4.4 卧螺离心机的全矢动平衡 | 第53-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6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5页 |
5.1.1 本文研究工作来源 | 第65页 |
5.1.2 本文主要内容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