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梦词论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一、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二、论文框架、原则、方法及研究价值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中国“梦文学”传统溯源(李煜前)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中国“梦文学”的萌芽与发展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梦词的发轫——唐五代 | 第17-22页 |
| 第二章 李煜梦词创作内容 | 第22-31页 |
| 第一节 南唐时期梦词 | 第22-25页 |
| 一、享乐之作 | 第23-24页 |
| 二、闲愁之作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北宋时期梦词 | 第25-31页 |
| 一、亡国之恨 | 第26页 |
| 二、屈辱之痛 | 第26-28页 |
| 三、故国之思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李煜梦词创作手法 | 第31-37页 |
| 第一节 修辞手法 | 第31-35页 |
| 一、赋法 | 第31-32页 |
| 二、白描 | 第32页 |
| 三、比喻 | 第32-33页 |
| 四、对比 | 第33-34页 |
| 五、化用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表现手法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李煜梦词的地位及影响 | 第37-47页 |
| 第一节 李煜梦词的地位 | 第37页 |
| 第二节 李煜梦词对后世影响举隅 | 第37-47页 |
| 一、北宋词人:晏几道—昨梦前尘 | 第38-40页 |
| 二、南渡词人:李清照—别梦愁情 | 第40-41页 |
| 三、南宋词人:辛弃疾—家国之梦 | 第41-43页 |
| 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直追后主 | 第43-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附录 | 第54-65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