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物流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8-10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2.2 内容框架 | 第8-10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0-19页 |
2.1 财务舞弊概念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2.1.1 财务舞弊概念 | 第10页 |
2.1.2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2.2 财务舞弊研究基础理论 | 第11-14页 |
2.2.1 财务舞弊动因理论 | 第11-12页 |
2.2.2 财务舞弊识别方法 | 第12-13页 |
2.2.3 财务舞弊经济理论 | 第13-14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3.3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3 皖江物流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分析 | 第19-32页 |
3.1 皖江物流案例介绍 | 第19-22页 |
3.1.1 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3.1.2 行政处罚结果 | 第21-22页 |
3.2 皖江物流财务舞弊的手段分析 | 第22-23页 |
3.2.1 虚构销售收入 | 第22-23页 |
3.2.2 签订阴阳合同 | 第23页 |
3.2.3 少计提财务费用 | 第23页 |
3.2.4 坏账准备计提不当 | 第23页 |
3.2.5 未披露对外担保事项 | 第23页 |
3.3 皖江物流财务舞弊的识别分析 | 第23-32页 |
3.3.1 财务指标分析 | 第23-29页 |
3.3.2 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3.3.3 内部结构识别 | 第30-32页 |
4 皖江物流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 第32-38页 |
4.1 个别风险因子 | 第32-33页 |
4.1.1 道德品质因子 | 第32页 |
4.1.2 存在为完成承诺利润的舞弊动机 | 第32-33页 |
4.2 一般风险因子 | 第33-38页 |
4.2.1 舞弊机会因子 | 第33-36页 |
4.2.2 暴露的可能性因子 | 第36页 |
4.2.3 暴露后受到惩罚程度因子 | 第36-38页 |
5 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 | 第38-45页 |
5.1 上市公司自身层面 | 第38-41页 |
5.1.1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第38-39页 |
5.1.2 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 第39-41页 |
5.1.3 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 第41页 |
5.2 上市公司外部环境 | 第41-45页 |
5.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 第41-43页 |
5.2.2 强化证监会及政府的监督职能 | 第43页 |
5.2.3 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行为 | 第43-45页 |
6 结论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