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1.1.1 国内外连续刚构桥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1.1.2 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 连续刚构桥桥墩构造形式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连续刚构桥长期作用下的主梁变形与有效预应力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收缩徐变计算模式的演变 | 第13-14页 |
1.3.2 国内连续刚构桥长期作用下的主梁变形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国内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依托工程概况 | 第16-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连续刚构桥超高墩构造形式研究 | 第20-52页 |
2.1 连续刚构桥桥墩构造形式 | 第20-32页 |
2.1.1 双薄壁桥墩 | 第20-25页 |
2.1.2 独墩 | 第25-26页 |
2.1.3 组合式桥墩 | 第26-31页 |
2.1.4 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 | 第31-32页 |
2.2 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桥墩截面形式研究方法 | 第32-38页 |
2.2.1 弹性稳定基本理论 | 第32-36页 |
2.2.2 风荷载选取 | 第36页 |
2.2.3 桥墩截面形式与ANSYS有限元模型 | 第36-38页 |
2.3 最大悬臂阶段与静风荷载下的弹性稳定与工程数量比较 | 第38-51页 |
2.3.1 100m墩高计算结果 | 第38-39页 |
2.3.2 125m墩高计算结果 | 第39-41页 |
2.3.3 150m墩高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2.3.4 175m墩高计算结果 | 第42-44页 |
2.3.5 195m墩高计算结果 | 第44-50页 |
2.3.6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长期作用下主梁预应力损失与变形分析 | 第52-78页 |
3.1 概述 | 第52-53页 |
3.2 JTG D62-2004与AASHTO LFRD对徐变收缩计算的规定 | 第53-58页 |
3.2.1 收缩计算公式 | 第53-55页 |
3.2.2 徐变系数(输公式) | 第55-58页 |
3.3 长期作用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58-65页 |
3.3.1 Midas/Civil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3.3.2 基于JTG D62-2004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59-62页 |
3.3.3 基于AASHTO LFRD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62-65页 |
3.4 长期作用下主梁变形分析 | 第65-76页 |
3.4.1 预应力损失对主梁挠度的影响 | 第65-69页 |
3.4.2 容重对主梁挠度的影响 | 第69-73页 |
3.4.3 弹性模量对主梁挠度的影响 | 第73-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4.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8页 |
4.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