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698芯片的软件故障注入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第2章 软件故障注入技术的研究 | 第12-17页 |
2.1 故障分类 | 第12页 |
2.2 软件故障注入方式的研究与选取 | 第12-16页 |
2.2.1 编译时的故障注入 | 第13页 |
2.2.2 运行时的故障注入 | 第13-14页 |
2.2.3 S698 芯片特性与故障注入工具需求 | 第14-15页 |
2.2.4 串口通信方式的故障注入 | 第15-16页 |
2.2.5 定时器方式的故障注入 | 第1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软件故障注入工具总体设计 | 第17-33页 |
3.1 故障注入工具总体结构 | 第17-18页 |
3.2 故障注入工具控制端设计 | 第18-21页 |
3.2.1 串口通信支撑模块 | 第18页 |
3.2.2 故障注入参数生成模块 | 第18-21页 |
3.3 故障注入工具控制端与服务端通信协议设计 | 第21-24页 |
3.3.1 控制端向服务端发送命令的格式设计 | 第21页 |
3.3.2 服务端和控制端交互过程设计 | 第21-24页 |
3.4 故障注入工具服务端设计 | 第24-32页 |
3.4.1 命令接收与解析模块设计 | 第24-25页 |
3.4.2 关键寄存器被修改故障注入模块设计 | 第25-29页 |
3.4.3 代码段被破坏故障注入模块设计 | 第29-30页 |
3.4.4 进入非法工作区故障注入模块设计 | 第30-31页 |
3.4.5 服务端其余模块设计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软件故障注入工具的实现与测试 | 第33-54页 |
4.1 实现环境 | 第33页 |
4.2 故障注入工具控制端的实现 | 第33-39页 |
4.2.1 控制端串口通信部分的实现 | 第34-35页 |
4.2.2 控制端故障注入部分的实现 | 第35-39页 |
4.3 故障注入工具服务端的实现 | 第39-50页 |
4.3.1 服务端命令接收模块的实现 | 第40-41页 |
4.3.2 服务端命令解析模块的实现 | 第41-43页 |
4.3.3 关键寄存器被修改故障注入模块实现 | 第43-46页 |
4.3.4 代码段被破坏故障注入模块实现 | 第46-48页 |
4.3.5 接口器件工作异常故障注入模块实现 | 第48-49页 |
4.3.6 系统状态反馈模块实现 | 第49-50页 |
4.4 故障注入测试实验 | 第50-53页 |
4.4.1 实验环境概述 | 第50-51页 |
4.4.2 故障注入实验设计 | 第51-52页 |
4.4.3 实验结果总结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