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4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研究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第一节 财务舞弊的动因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财务舞弊的手段研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IPO与财务舞弊理论分析 | 第21-39页 |
第一节 IPO财务舞弊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二、寻租理论 | 第22页 |
三、盈余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节 IPO与财务舞弊基础理论 | 第24-39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二、财务舞弊动因 | 第26-31页 |
三、IPO与财务舞弊的关系 | 第31-33页 |
四、IPO公司财务舞弊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五、IPO公司财务舞弊常见手段 | 第34-39页 |
第四章 我国IPO公司财务舞弊现状分析 | 第39-50页 |
第一节 我国IPO公司财务舞弊统计描述 | 第39-42页 |
第二节 我国IPO公司财务舞弊特征分析 | 第42-47页 |
一、IPO公司财务舞弊多发生在制造业 | 第42-43页 |
二、IPO公司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 第43页 |
三、IPO公司相对规模小,经营效率低下 | 第43-46页 |
四、IPO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多为虚增收入和虚假资产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我国IPO公司财务舞弊后果 | 第47-50页 |
第五章 欣泰电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第50-72页 |
第一节 选择欣泰电气的原因 | 第50页 |
第二节 公司及案例介绍 | 第50-53页 |
一、公司概况 | 第50-51页 |
二、欣泰电气IPO历程 | 第51-53页 |
第三节 欣泰电气IPO财务舞弊的手段 | 第53-60页 |
一、虚构应收账款收回,夸大经营效率 | 第53-55页 |
二、少计提坏账准备,虚增利润 | 第55-58页 |
三、少记原材料成本,虚增现金流 | 第58-60页 |
第四节 欣泰电气IPO财务舞弊的经济后果 | 第60-63页 |
一、公司高管流失,持续经营受到影响 | 第60-62页 |
二、股票市值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 第62页 |
三、外部机构出台制度措施,规避财务舞弊行为 | 第62-63页 |
第五节 欣泰电气IPO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 第63-72页 |
一、高管薪酬偏低,减持套现获取收益大 | 第63-66页 |
二、公司融资途径少,上市融资收益大 | 第66-68页 |
三、市场竞争激烈,关系交易盛行,中介机构未尽勤勉义务 | 第68-69页 |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财务舞弊成本低 | 第69-72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72-79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72-77页 |
一、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减少公司舞弊机会 | 第73-74页 |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财务舞弊成本 | 第74-75页 |
三、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强化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 第75-76页 |
四、完善退市制度和赔付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 第76-77页 |
第三节 研究贡献 | 第77-78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