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圆形起球区域的等级评定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织物起球等级评定的现状第11-18页
        1.2.1 织物起球的主观评定方法第11-13页
        1.2.2 织物起球的客观评定方法第13-18页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第18-21页
        1.3.1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页
        1.3.3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织物起球客观评定方法的建立第21-32页
    2.1 图像采集第21页
    2.2 图像中织物和圆形起球区域的确定第21-24页
        2.2.1 提取圆形起球区域的重要性第21-22页
        2.2.2 织物圆形区域的初步确定第22页
        2.2.3 织物圆心的确定第22-23页
        2.2.4 圆形起球区域的确定第23-24页
    2.3 织物纹理去除第24-26页
    2.4 光照不匀的去除第26-27页
    2.5 图像的分割第27-28页
    2.6 特征值的提取与分析第28-30页
        2.6.1 毛球个数第29页
        2.6.2 毛球面积第29页
        2.6.3 光学体积第29-30页
    2.7 判别函数的确定第30-31页
    2.8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织物起球客观评定方法的验证第32-50页
    3.1 标准样照的图像采集第32-33页
    3.2 圆形起球区域的提取第33-34页
    3.3 标准样照织物纹理去除第34-36页
    3.4 标准样照光照不匀去除第36-37页
    3.5 标准样照图像的阈值分割第37-41页
    3.6 毛球的识别与定位第41-43页
    3.7 特征值的提取与分析第43-47页
    3.8 与方形起球区特征值的比较分析第47-48页
    3.9 等级标准模板的确定第48-49页
    3.10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标准样照等级评定模板的织物等级评定试验第50-65页
    4.1 实际织物样品第50页
    4.2 织物图像扫描仪采集与处理第50-56页
        4.2.1 织物图像扫描仪采集第50-51页
        4.2.2 图像处理第51-56页
    4.3 织物图像照相机采集与处理第56-60页
        4.3.1 照相机图像采集第56-57页
        4.3.2 图像处理第57-59页
        4.3.3 实验数据处理与评定第59-60页
    4.4 主观评定与客观评定差异分析第60-63页
        4.4.1 图像处理方法与过程方面第60页
        4.4.2 主观评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方面第60-61页
        4.4.3 实际织物本身方面第61-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实际织物起球等级客观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第65-70页
    5.1 实际织物起球等级客观评价标准的建立第65-67页
    5.2 实际织物起球等级客观评价标准的应用第67-68页
    5.3 实验室织物起球评定客观化建议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第76-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话题发现和热度预测研究
下一篇:共享图书平台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