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第10页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第10-13页
        1.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第10-12页
        1.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第12-13页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第13-14页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应用第14-17页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第19-32页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第19-22页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概述第19页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的关键问题第19-21页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衡量指标第21页
        2.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类第21-22页
    2.2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第22-30页
        2.2.1 Flooding 路由协议第22-24页
        2.2.2 Gossiping 路由协议第24页
        2.2.3 SPIN 路由协议第24-25页
        2.2.4 定向扩散路由协议第25-27页
        2.2.5 LEACH 路由协议第27页
        2.2.6 PEGASIS 路由协议第27-28页
        2.2.7 TEEN 路由协议第28页
        2.2.8 GAF 路由协议第28-30页
        2.2.9 SAR 路由协议第30页
    2.3 本章总结第30-32页
第3章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分簇路由算法第32-53页
    3.1 相关工作第32-36页
        3.1.1 LEACH 协议简介第32-34页
        3.1.2 LEACH 协议能量消耗模型第34页
        3.1.3 LEACH 协议中最优簇个数的确定第34-36页
        3.1.4 LEACH 协议的主要缺点第36页
    3.2 新协议的主要思路第36-42页
        3.2.1 遗传算法第37-38页
        3.2.2 模拟退火算法第38-40页
        3.2.3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第40页
        3.2.4 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分簇的具体流程第40-42页
    3.3 簇头的形成过程第42-44页
    3.4 簇间路由的形成过程第44-45页
    3.5 数据传输阶段第45-46页
    3.6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分簇的伪代码第46-47页
    3.7 仿真和结果分析第47-52页
        3.7.1 仿真设置第47-48页
        3.7.2 仿真结果和分析第48-52页
    3.8 本章总结第52-53页
第4章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第53-73页
    4.1 蚁群算法简介第53-54页
    4.2 蚁群算法的具体描述第54-56页
    4.3 蚁群算法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优势第56-57页
    4.4 典型的蚁群算法模型第57-58页
    4.5 基于改进的蚁群算法簇间路由第58-63页
        4.5.1 转移概率的改进第59-60页
        4.5.2 信息素的更新第60-61页
        4.5.3 建立目标函数第61页
        4.5.4 算法流程第61-63页
    4.6 改进蚁群算法的伪代码第63-64页
    4.7 基于改进的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第64-65页
    4.8 仿真和结果分析第65-72页
        4.8.1 仿真设置第65页
        4.8.2 仿真结果和分析第65-72页
    4.9 本章总结第72-7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5.1 全文总结第73-74页
    5.2 研究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输入多输出连续相位传输技术及其低复杂度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量化数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