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12页 |
1.2 软件工程中的用户痛点 | 第12-13页 |
1.3 立题意义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私有云技术 | 第14页 |
1.4.2 接口管理技术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2 主要技术和产品介绍 | 第18-24页 |
2.1 后台开发技术 | 第18-19页 |
2.2 数据库技术 | 第19-20页 |
2.2.1 数据库MongoDB | 第19页 |
2.2.2 数据库Mongo驱动 | 第19-20页 |
2.3 开发运维一体化 | 第20页 |
2.4 前端相关框架介绍 | 第20-21页 |
2.4.1 开发框架React | 第20-21页 |
2.4.2 组件AntDesign | 第21页 |
2.4.3 打包工具Webpack | 第21页 |
2.5 私有云技术选型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接口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24-38页 |
3.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25-28页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8-36页 |
3.2.1 配置管理功能 | 第28-29页 |
3.2.2 接口管理功能 | 第29-34页 |
3.2.3 数据Mock功能 | 第34页 |
3.2.4 执行计划功能 | 第34-35页 |
3.2.5 统计报告功能 | 第35-36页 |
3.2.6 容灾备份功能 | 第36页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接口平台的概要设计 | 第38-50页 |
4.1 技术架构设计 | 第38-39页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9-41页 |
4.3 接口设计原则 | 第41-44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44-48页 |
4.4.1 概念结构设计 | 第44页 |
4.4.2 逻辑结构设计 | 第44-46页 |
4.4.3 物理结构设计 | 第46-48页 |
4.5 开发环境 | 第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接口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0-80页 |
5.1 系统初始化 | 第50-52页 |
5.2 配置管理模块 | 第52-59页 |
5.2.1 存储配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56页 |
5.2.2 权限配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59页 |
5.3 数据Mock模块 | 第59-61页 |
5.4 接口管理模块 | 第61-72页 |
5.4.1 接口调试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4页 |
5.4.2 模拟登录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66页 |
5.4.3 智能断言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66-69页 |
5.4.4 文档管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69-72页 |
5.5 统计报告模块 | 第72-76页 |
5.6 执行计划模块 | 第76-7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基于Docker的私有云部署方案 | 第80-94页 |
6.1 Docker容器私有云建设架构 | 第80-82页 |
6.2 DockerFile创建镜像 | 第82-83页 |
6.3 容器水平扩展Docker Compose | 第83-85页 |
6.3.1 单机Compose构建 | 第83-84页 |
6.3.2 单机Compose水平扩展 | 第84页 |
6.3.3 单机Compose构建缺陷 | 第84-85页 |
6.4 Docker swarm编排 | 第85-91页 |
6.4.1 容器编排Swarm水平扩展 | 第86-89页 |
6.4.2 集群Swarm Stack部署 | 第89-90页 |
6.4.3 容器密钥Docker Secret管理和使用 | 第90-91页 |
6.5 Docker监控 | 第91-92页 |
6.6 开发运维一体化 | 第92-93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7 基于私有云的接口平台测试 | 第94-98页 |
7.1 功能性测试 | 第94-97页 |
7.2 非功能性测试 | 第97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