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我国大城市老城区街区紧凑度测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0页
        1.2.1 紧凑度第10页
        1.2.2 老城区第10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2-13页
    1.5 研究框架第13-15页
第二章 基础研究第15-31页
    2.1 紧凑城市理论内涵研究第15-19页
        2.1.1 城市高密度第15-17页
        2.1.2 城市功能混合第17-18页
        2.1.3 城市形态集约第18-19页
    2.2 城市紧凑度指标体系研究第19-27页
        2.2.1 现有紧凑度指标体系述评第19-21页
        2.2.2 现有紧凑度测度方法的局限性第21-22页
        2.2.3 基于中微观尺度空间形态定量的紧凑度指标构建第22-24页
        2.2.4 指标评价方法第24-27页
    2.3 我国大城市老城区的演化特征研究第27-31页
        2.3.1 更新改造期(1978—1987)第27页
        2.3.2 快速发展期(1988—1997)第27-28页
        2.3.3 调整控制期(1998—2005)第28页
        2.3.4 重新启动期(2006至今)第28-31页
第三章 我国大城市老城区近十年的发展特点第31-47页
    3.1 开发强度第32-36页
        3.1.1 容积率第32-34页
        3.1.2 建筑密度第34-36页
    3.2 空间形态第36-42页
        3.2.1 街区数量及类型第36-37页
        3.2.2 建筑高度第37-38页
        3.2.3 平均单体建筑面积第38-39页
        3.2.4 平均建筑栋数第39-40页
        3.2.5 建筑变化情况第40-41页
        3.2.6 车行路网密度第41-42页
    3.3 城市功能第42-45页
        3.3.1 功能混合程度第42-43页
        3.3.2 功能变化情况第43-45页
    3.4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商务商业混合街区紧凑度测度及对比研究第47-65页
    4.1 指标体系第47-51页
        4.1.1 指标体系构建第47-50页
        4.1.2 指标评价方法第50-51页
    4.2 样本测度及分析第51-63页
        4.2.1 取样依据及样本概况第51-56页
        4.2.2 指标计算结果及紧凑度相关性分析第56-60页
        4.2.3 紧凑度对比分析第60-63页
    4.3 街区紧凑度提升策略第63-65页
        4.3.1 通过合理的形态组织获得较高的开发强度第63页
        4.3.2 适当调整街区规模和功能混合程度第63-64页
        4.3.3 平衡兼顾经济性、高效性、舒适性第64-65页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A 商务商业混合街区指标权重计算结果第70-72页
附录B 南京老城区商务商业混合街区紧凑度原始计算结果第72-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能量的“建构”—面向环境调控的建构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大城市新区街区紧凑度测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