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旅游消费弹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9-20页 |
三、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进展 | 第21-37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一、旅游消费 | 第21-24页 |
二、旅游消费结构 | 第24-26页 |
三、旅游消费者行为 | 第26-28页 |
四、旅游消费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五、旅游消费弹性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进展 | 第32-37页 |
一、国外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二、国内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上海市民旅游消费调查 | 第37-47页 |
第一节 访谈 | 第37-41页 |
一、访谈对象与目的 | 第37-38页 |
二、访谈提纲设计 | 第38页 |
三、访谈过程 | 第38-39页 |
四、访谈结论 | 第39-41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 | 第41-47页 |
一、问卷设计过程 | 第41-43页 |
二、问卷内容结构 | 第43-46页 |
三、样本选择和调研过程控制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71页 |
第一节 样本分析 | 第47-53页 |
一、构成初步统计 | 第47-51页 |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旅游消费影响因素方差分析 | 第53-67页 |
一、性别因素对旅游消费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 第53-55页 |
二、职业因素对旅游消费的方差分析 | 第55-59页 |
三、收入因素对旅游消费的方差分析 | 第59-63页 |
四、年龄因素对旅游消费的方差分析 | 第63-66页 |
五、学历因素对旅游消费的方差分析 | 第66-67页 |
第三节 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第67-71页 |
一、相关分析 | 第67-69页 |
二、结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旅游消费的收入、时间与距离弹性 | 第71-85页 |
第一节 旅游消费的收入弹性 | 第71-76页 |
一、上海市民旅游消费的收入弹性总体分析 | 第71-74页 |
二、不同性别群体的旅游消费收入弹性比较 | 第74-75页 |
三、不同年龄群体的旅游消费收入弹性比较 | 第75-76页 |
四、结论 | 第76页 |
第二节 旅游消费的时间弹性 | 第76-81页 |
一、上海市民旅游消费时间弹性的总体分析 | 第76-78页 |
二、不同假期类型的旅游消费时间弹性比较 | 第78-79页 |
三、不同性别群体的旅游消费时间弹性比较 | 第79-80页 |
四、不同学历群体的旅游消费时间弹性比较 | 第80页 |
五、结论 | 第80-81页 |
第三节 旅游消费的距离弹性 | 第81-85页 |
一、上海市民旅游消费距离弹性总体分析 | 第81-82页 |
二、不同性别群体的旅游消费距离弹性比较 | 第82-83页 |
三、不同出游范围群体的旅游消费距离弹性比较 | 第83-84页 |
四、结论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第85-90页 |
一、提升市民旅游福利水平 | 第85-86页 |
二、尽早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 第86页 |
三、培养公众休假意识 | 第86-87页 |
四、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价格 | 第87-88页 |
五、优化旅游产品组合 | 第88-89页 |
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 第89-9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90-9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90-93页 |
一、关于旅游消费与收入 | 第90-91页 |
二、关于旅游消费与时间 | 第91页 |
三、关于旅游消费与距离 | 第91-92页 |
四、关于旅游消费的结构 | 第92页 |
五、关于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 | 第92-93页 |
第二节 讨论 | 第93-95页 |
一、研究局限 | 第93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93-95页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95-96页 |
附录2:访谈提纲 | 第96-97页 |
附录3:调研问卷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后记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