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已鉴定的新化合物 | 第9-14页 |
引言 | 第14-18页 |
第一章 泽漆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8-88页 |
第一节 泽漆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1 药材与原植物 | 第18页 |
1.2 泽漆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提取与分离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4-49页 |
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4-48页 |
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假白榄烷型大环二萜衍生物的合成 | 第49-51页 |
第五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1页 |
第六节 实验部分 | 第51-88页 |
6.1 仪器与试剂 | 第51-52页 |
6.2 植物材料 | 第52页 |
6.3 提取与分离 | 第52页 |
6.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 第52-88页 |
第二章 南蛇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88-124页 |
第一节 南蛇藤的研究概况 | 第88-90页 |
1.1 药材与原植物 | 第88页 |
1.2 南蛇藤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88-90页 |
第二节 提取与分离 | 第90-95页 |
第三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95-109页 |
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95-108页 |
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08-109页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0页 |
第五节 实验部分 | 第110-124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110页 |
5.2 植物材料 | 第110页 |
5.3 提取与分离 | 第110页 |
5.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 第110-124页 |
第三章 王瓜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4-130页 |
第一节 王瓜根的研究概况 | 第124-126页 |
1.1 药材与原植物 | 第124页 |
1.2 王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124-126页 |
第二节 提取与分离 | 第126-127页 |
第三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27页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27-128页 |
第五节 实验部分 | 第128-130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128页 |
5.2 植物材料 | 第128页 |
5.3 提取与分离 | 第128页 |
5.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 第128-130页 |
第四章 化合物的降脂活性研究 | 第130-144页 |
第一节 化合物的脂质吞噬活性 | 第130-131页 |
第二节 化合物降脂活性的构效关系初步探讨 | 第131-133页 |
2.1 假白榄烷型大环二萜降脂活性的构效关系初步探讨 | 第132-133页 |
2.2 葫芦烷型三萜降脂活性的构效关系初步探讨 | 第133页 |
第三节 化合物对LDLR和PCSK9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第四节 化合物A31和C4的体内降脂活性评价 | 第134-136页 |
4.1 化合物A31的体内降脂活性评价 | 第134-135页 |
4.2 化合物C4的体内降脂活性评价 | 第135-136页 |
第五节 化合物A31和C4的降脂活性作用机制研究 | 第136-139页 |
5.1 化合物A31的降脂活性作用机制研究 | 第136-138页 |
5.2 化合物C4的降脂活性作用机制研究 | 第138-139页 |
第六节 实验部分 | 第139-144页 |
6.1 试剂与仪器 | 第139-140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40-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作者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57-158页 |
附录 | 第158-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