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一、作品阐述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现有国内报道及研究基础 | 第11-14页 |
1.3 设计思路 | 第14-15页 |
1.4 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15-17页 |
二、人物特写 | 第17-34页 |
2.1 相亲提前批:“脱单”路上的大学生 | 第17-27页 |
选择走向相亲 | 第17-19页 |
见面是一种交代 | 第19-20页 |
以结婚为目的的谈判 | 第20-21页 |
最大的压力来自家庭 | 第21-22页 |
“大孩子”和”小孩子” | 第22-23页 |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 第23-24页 |
网络之线牵起现实缘分 | 第24-27页 |
2.2 焦虑的中年:谁来和我的孩子结婚? | 第27-34页 |
都市中的“白发相亲” | 第27-28页 |
“我宁愿她不读书,也想让她早结婚” | 第28-29页 |
婚姻就是将就 | 第29-30页 |
“门当户对”的现实逻辑 | 第30-32页 |
相亲未必是结婚通途 | 第32-34页 |
三、记者手记 | 第34-42页 |
3.1 成或不成:相亲是“包办婚姻”吗? | 第34-35页 |
3.2 从“大学生相亲“看社会婚恋焦虑 | 第35-37页 |
3.3 从“媒婆”到“媒介”:以传播视角看当代相亲 | 第37-40页 |
3.4 后记:不足与反思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