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导言第10-16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0-12页
        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三)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12-16页
        1. 国内外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2. 我国流动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现状第14-15页
        3. 研究评述第15-16页
二、研究设计第16-23页
    (一) 生态系统理论基础第16-18页
        1. 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第16页
        2. 生态系统理论的分层第16-18页
    (二) 研究内容第18-19页
    (三) 研究对象第19-20页
        1. A学校三年级至六年级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总体情况第19-20页
        2. 访谈对象第20页
    (四)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2页
        1. 流动儿童第20-21页
        2. 学校适应第21页
        3. 学校社会工作第21-22页
        4.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第22页
    (五) 研究方法第22-23页
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3-31页
    (一)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问题第23-27页
        1. 学习适应困难第23-24页
        2. 行为适应能力较差第24-25页
        3. 情绪不稳定,心理孤独感较强第25-26页
        4. 师生关系疏远第26页
        5 同伴关系不适第26-27页
    (二)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原因第27-31页
        1. 流动儿童自身因素第27-28页
        2. 学校因素第28页
        3. 同伴群体因素第28页
        4. 家庭环境因素第28-29页
        5. 社会支持因素第29-31页
四、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需求分析第31-34页
    (一) 流动儿童自身的内在需求第31-32页
        1. 适应新的学习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第31页
        2. 培养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第31页
        3. 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第31页
        4. 有效管理情绪,关注心理健康发展第31-32页
    (二) 流动儿童对学校、同伴、家庭的需求第32-33页
        1. 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第32页
        2. 与同伴融洽相处,尽快融入同伴群体第32页
        3. 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改变家庭教育模式第32-33页
    (三) 流动儿童对社区、社会组织、政府的需求第33-34页
        1. 尽快融入新的社区环境第33页
        2. 社会组织的帮助与支持第33页
        3. 积极倡导政府政策的制定第33-34页
五、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第34-42页
    (一)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校的必要性第34-35页
    (二) 以流动儿童为主体,协助加强系统之间的互动第35-38页
        1. 针对流动儿童本身的入手第35-36页
        2. 加强服务对象与同伴群体的互动第36-37页
        3. 加强服务对象与家长的互动第37页
        4. 加强服务对象与老师的联系第37-38页
    (三) 帮助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联系第38-39页
        1. 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第38页
        2. 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第38-39页
    (四) 改进资源分配方式,促进各系统协同发展第39-42页
        1. 从组织机构制度层面第40页
        2. 从社会文化的层面第40页
        3 从政府支持与推广的层面第40-42页
六、总结与反思第42-44页
    (一) 总结第42-43页
    (二) 反思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1第47-49页
附录2第49-52页
附录3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研究--以宜城县A小学为例
下一篇: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