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1 城镇化发展的时代吁求 | 第11页 |
1.1.2 成都旅游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第11-12页 |
1.1.3 成都旅游型小城镇公共空间亟待突破的发展困境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3.4 研究创新性与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4.3 对本文的启示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2-40页 |
2.1 旅游型小城镇基础研究 | 第22-24页 |
2.1.1 旅游型小城镇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旅游型小城镇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 公共空间基础研究 | 第24-28页 |
2.2.1 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2 公共空间的分类 | 第25-28页 |
2.3 成都旅游型小城镇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指标确定 | 第28-32页 |
2.3.1 公共空间构成要素 | 第28-29页 |
2.3.2 公共空间相关要素指标确定 | 第29-32页 |
2.4 空间句法基础研究 | 第32-39页 |
2.4.1 空间句法的概念 | 第32-33页 |
2.4.2 空间句法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2.4.3 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2.4.4 空间句法研究旅游型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成都旅游型小城镇公共空间基础研究 | 第40-59页 |
3.1 研究样本选取 | 第40-43页 |
3.1.1 样本选取原则 | 第40-41页 |
3.1.2 样本选取 | 第41-42页 |
3.1.3 调查方法设计 | 第42-43页 |
3.2 样本城镇基础研究 | 第43-48页 |
3.2.1 成都旅游型小城镇概况 | 第43-44页 |
3.2.2 三道堰镇概况 | 第44-45页 |
3.2.3 白鹿镇概况 | 第45-46页 |
3.2.4 元通镇概况 | 第46-47页 |
3.2.5 平乐镇概况 | 第47-48页 |
3.3 街道节点人车流量调查统计 | 第48-53页 |
3.3.1 街道人车流量统计过程 | 第48页 |
3.3.2 街道人车流量统计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3.3.3 街道人车流量特征总结 | 第52-53页 |
3.4 广场空间人数调查统计 | 第53-55页 |
3.4.1 广场人数统计过程 | 第53页 |
3.4.2 广场人数统计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3.4.3 广场使用特征总结 | 第54-55页 |
3.5 公共空间问卷调查统计 | 第55-58页 |
3.5.1 问卷调研过程 | 第55页 |
3.5.2 问卷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3.5.3 公共空间现状特征总结 | 第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成都旅游型小城镇公共空间特征句法研究 | 第59-86页 |
4.1 研究方法及模型构建 | 第59-61页 |
4.1.1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4.1.2 模型构建 | 第60-61页 |
4.2 空间分布句法分析 | 第61-64页 |
4.2.1 空间分布与拓扑深度关联分析 | 第61-62页 |
4.2.2 空间分布与米制距离关联分析 | 第62-63页 |
4.2.3 空间分布特征总结 | 第63-64页 |
4.3 功能布局句法分析 | 第64-70页 |
4.3.1 功能类型现状分析 | 第64-65页 |
4.3.2 功能布局与集成度关联分析 | 第65-68页 |
4.3.3 功能布局特征总结 | 第68-70页 |
4.4 交通组织句法分析 | 第70-80页 |
4.4.1 步行交通与局部集成度关联分析 | 第70-74页 |
4.4.2 车行交通与整体集成度关联分析 | 第74-79页 |
4.4.3 交通组织特征总结 | 第79-80页 |
4.5 人流动态句法分析 | 第80-85页 |
4.5.1 人流界面与协同度关联分析 | 第80-82页 |
4.5.2 可识别性与可理解度关联分析 | 第82-83页 |
4.5.3 人流动态特征总结 | 第83-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成都旅游型小城镇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 第86-110页 |
5.1 公共空间优化内涵 | 第86-88页 |
5.1.1 优化原则 | 第86-87页 |
5.1.2 优化目标 | 第87页 |
5.1.3 优化要点 | 第87-88页 |
5.2 句法语境下的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 第88-100页 |
5.2.1 空间分布优化策略 | 第88-91页 |
5.2.2 功能布局优化策略 | 第91-93页 |
5.2.3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 第93-96页 |
5.2.4 人流疏导优化策略 | 第96-100页 |
5.3 建立规划与控制的引导机制 | 第100-109页 |
5.3.1 规划控制与引导 | 第100-108页 |
5.3.2 实施与管理 | 第108-10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10-112页 |
6.2 本文的不足 | 第112-11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附录 | 第121-131页 |
附表 | 第121-130页 |
附图 | 第130-13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