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土地法论文

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以集体土地权利自由与限制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导论第13-25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6页
 二、研究对象与思路第16-20页
 三、研究方法第20页
 四、文献综述第20-23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23-25页
第一章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梳理与反思第25-55页
 第一节 城乡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权利第25-37页
  一、土地权利的内涵第25-28页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第28-33页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第33-37页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限制的梳理第37-44页
  一、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变迁第37-40页
  二、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差异第40-42页
  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限制的反思第42-44页
 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的基本问题第44-50页
  一、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的平等化改革第44-45页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改革第45-46页
  三、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改革的制度障碍第46-50页
 第四节 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的理论基础第50-55页
  一、物权平等理论第50-51页
  二、产权理论第51-52页
  三、土地开发权理论第52-53页
  四、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第53-55页
第二章 集体土地征收规范化改革第55-88页
 第一节 土地征收制度对财产权的限制与保障第55-65页
  一、土地征收与财产权限制和保障第55-57页
  二、美国土地征收制度对财产权限制与保障的平衡规制第57-60页
  三、我国土地征收改革对城乡建设用地统一流转的制度价值第60-65页
 第二节 公益征收的认定——限定征收流转的范围第65-73页
  一、公益征收的内涵与界定第66-68页
  二、集体土地公益征收的实体性界定第68-72页
  三、集体土地公益征收的程序性认定第72-73页
 第三节 合理补偿的界定——土地置换利益的财产权保障第73-83页
  一、合理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第73-75页
  二、合理补偿的立法例第75-77页
  三、集体土地征收合理补偿的界定第77-83页
 第四节 正当程序的规范——征收权与财产权平衡的程序保障第83-88页
  一、建立协议先行的谈判程序第83-84页
  二、完善听证程序第84-86页
  三、建立征收撤销程序第86-88页
第三章 集体土地法流转市场化改革第88-128页
 第一节 集体土地入市与土地财产权保障第88-96页
  一、集体土地入市与土地财产权复苏第88-90页
  二、集体土地入市流转基本模式分析第90-93页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市场化流转路径第93-96页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范围第96-108页
  一、流转的主体范围第96-99页
  二、流转的客体范围第99-105页
  三、流转的地域范围第105-106页
  四、流转的用途范围第106-108页
 第三节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和流转方式第108-118页
  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第108-110页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第110-112页
  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第112-114页
  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互换、出资、赠与、抵押第114-117页
  五、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特有方式第117-118页
 第四节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的分配第118-128页
  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的内涵第119-120页
  二、我国现行立法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设计第120-121页
  三、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试点做法及启示第121-123页
  四、国家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中的定位第123-126页
  五、集体土地权利人的流转收益第126-128页
第四章 集体土地开发权独立化改革第128-175页
 第一节 土地开发权与土地财产权限制第128-140页
  一、土地开发权的概念第128-130页
  二、英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第130-131页
  三、美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第131-136页
  四、法国的土地开发法定上限密度制度第136-137页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容积发展权移转制度第137-138页
  六、土地开发权创设与土地财产权限制第138-140页
 第二节 土地开发权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统一流转第140-152页
  一、土地开发权与我国集体土地权利第140-144页
  二、土地开发权缺失影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统一流转第144-145页
  三、我国创设独立土地开发权的必要性第145-149页
  四、我国创设土地开发权的可行性第149-152页
 第三节 土地开发权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第152-161页
  一、土地开发权中国化的制度背景第152-153页
  二、土地开发权转移的"浙江模式"第153-155页
  三、土地开发权移转的重庆"地票"交易模式第155-157页
  四、土地开发权中国化的实践模式与英美开发权的比较第157-161页
 第四节 集体土地开发权独立化的具体制度第161-175页
  一、集体土地开发权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化中的定位第161-165页
  二、集体土地开发权的归属第165-169页
  三、集体土地开发权的移转第169-175页
第五章 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法律制度构建第175-217页
 第一节 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的立法基础第175-185页
  一、统一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涵和性质第175-178页
  二、统一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第178-180页
  三、统一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规范第180-185页
 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的法律保障第185-196页
  一、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的接轨第185-187页
  二、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方式第187-190页
  三、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程序第190-191页
  四、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期限第191-194页
  五、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登记第194-196页
 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之立法完善第196-209页
  一、土地政策与法律制度有效衔接第196-198页
  二、协调公私立法分工权限共同规制第198-200页
  三、《宪法》视野下的立法之完善第200页
  四、《土地管理法》视野下的立法完善第200-204页
  五、《物权法》视野下的立法完善第204-209页
 第四节 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流转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第209-217页
  一、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209-212页
  二、完善国家在城乡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制度第212-214页
  三、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价格管理机制第214-215页
  四、健全社会保障等配套法律制度第215-217页
结语第217-219页
参考文献第219-2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234-235页
后记第235-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
下一篇: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