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文献回顾 | 第11-18页 |
1. 公共性理论的主流视角 | 第11-14页 |
2. 公共性与公共产品的关系定位 | 第14-15页 |
3. 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4. 本文研究视角的选取 | 第16-18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8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析工具 | 第21-29页 |
(一) 公共产品的“三特征”经典定义 | 第21-22页 |
(二) 产品性质界定:从经济属性向社会建构属性的演变 | 第22-26页 |
1. 经典经济学的“公私二分法”与“二维连续分布” | 第22-24页 |
2. 社会建构学派的“制度安排”决定论 | 第24-26页 |
(三) 英吉·考尔的社会建构说——“公共性的三角模型” | 第26-28页 |
(四) 强烈的社会建构性:连片特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 | 第28-29页 |
三、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状况分析 | 第29-34页 |
(一) 政策引导下甘孜州供给状况的改善 | 第29-30页 |
(二) 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共产品性质变异现状 | 第30-34页 |
1. 私人产品转变为准公共产品 | 第30-31页 |
2. 私人产品转变为纯公共产品 | 第31-32页 |
3. 准公共产品转变为纯公共产品 | 第32-34页 |
四、消费的公共性之拓展 | 第34-40页 |
(一) 消费的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 第34-35页 |
(二) 内容与结构的优化:消费的公共性拓展的路径 | 第35-39页 |
1. 脆弱性的相互耦合:甘孜州需求结构的特殊性致因 | 第36页 |
2. 实现消费的公共性拓展之技术路线 | 第36-39页 |
(三) 消费的公共性拓展下的性质变异 | 第39-40页 |
五、决策的公共性之拓展 | 第40-47页 |
(一) 决策的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 第40页 |
(二) 多主体互动协作:决策的公共性拓展的路径 | 第40-45页 |
1. 决策的公共性拓展的依据 | 第40-42页 |
2. 实现决策的公共性拓展之技术路线 | 第42-45页 |
(三) 决策的公共性拓展下的性质变异 | 第45-47页 |
六、净收益的公共性之拓展 | 第47-55页 |
(一) 净收益的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 第47页 |
(二) 公平与正义的实践: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的路径 | 第47-53页 |
1. 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的依据 | 第47-49页 |
2. 实现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之技术路线 | 第49-53页 |
(三) 净收益的公共性拓展下的性质变异 | 第53-55页 |
七、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