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换热管内置间隔扭带和螺旋线圈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强化传热技术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强化传热技术机理分析 | 第15页 |
1.3 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3.1 螺旋线圈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2 扭带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3 复合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4 新型强化传热技术 | 第20-21页 |
1.4 研究课题简介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23-36页 |
2.1 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案 | 第23页 |
2.1.1 实验目的 | 第23页 |
2.1.2 实验方案 | 第23页 |
2.2 实验装置和测量系统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2.2.2 测量系统 | 第24-25页 |
2.3 强化传热元件的结构参数 | 第25-27页 |
2.3.1 螺旋线圈结构参数 | 第25页 |
2.3.2 间隔扭带结构参数 | 第25-26页 |
2.3.3 螺旋线圈与间隔扭带复合结构参数 | 第26-27页 |
2.4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 第27-28页 |
2.4.1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2.4.2 实验注意事项 | 第28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8-34页 |
2.5.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2.5.2 实验数据回归分析 | 第29-30页 |
2.5.3 实验数据计算公式 | 第30-34页 |
2.6 实验系统的可靠性验证 | 第34-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 第36-50页 |
3.1 螺旋线圈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 第36-39页 |
3.1.1 压降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3.1.2 摩擦阻力系数分析 | 第38-39页 |
3.2 间隔扭带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 第39-42页 |
3.2.1 压降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3.2.2 摩擦阻力系数分析 | 第41-42页 |
3.3 螺旋线圈与间隔扭带复合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 第42-46页 |
3.3.1 压降特性分析 | 第42-45页 |
3.3.2 摩擦阻力系数分析 | 第45-46页 |
3.4 阻力特性对比分析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50-62页 |
4.1 螺旋线圈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50-53页 |
4.1.1 总传热系数K分析 | 第50-51页 |
4.1.2 努赛尔数Nu分析 | 第51-53页 |
4.2 间隔扭带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53-56页 |
4.2.1 总传热系数K分析 | 第53页 |
4.2.2 努赛尔数Nu分析 | 第53-56页 |
4.3 螺旋线圈与间隔扭带复合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56-59页 |
4.3.1 总传热系数K分析 | 第56页 |
4.3.2 努赛尔数Nu分析 | 第56-59页 |
4.4 传热特性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 | 第62-67页 |
5.1 强化传热技术性能评价方法 | 第62页 |
5.1.1 以热力学为基础的性能评价方法 | 第62页 |
5.1.2 本文选用的性能评价方法 | 第62页 |
5.2 强化传热元件综合性能分析 | 第62-65页 |
5.2.1 螺旋线圈综合性能评价 | 第64页 |
5.2.2 间隔扭带综合性能评价 | 第64页 |
5.2.3 螺旋线圈与间隔扭带复合综合性能评价 | 第64-65页 |
5.2.4 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 第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部分实验数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