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选择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第二节 城市韧性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安徽省城市韧性评估体系构建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城市韧性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26-31页 |
一、城市韧性的特征 | 第26-27页 |
二、城市韧性的过程与形态 | 第27-28页 |
三、城市韧性评估体系的经验借鉴 | 第28-30页 |
四、城市韧性评估思路的形成 | 第30页 |
五、城市韧性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城市韧性评估体系的形成 | 第31-37页 |
一、城市韧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1-32页 |
二、城市韧性评估指标的选取 | 第32-35页 |
三、城市韧性评估指标的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评估结果时空分析 | 第38-65页 |
第一节 时序分析 | 第38-48页 |
一、安徽省整体时序变化 | 第38-41页 |
二、分区域(市)时序分析 | 第41-48页 |
第二节 空间演变分析 | 第48-64页 |
一、安徽省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分析 | 第48-60页 |
二、安徽省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空间分异与演化 | 第60-6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研究结论与提升路径 | 第65-69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提升路径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