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模体积光学微腔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表面等离基元基本知识 | 第10-19页 |
1.1.1 表面等离激元的产生以及色散关系 | 第10-11页 |
1.1.2 金属介电常数 | 第11-12页 |
1.1.3 金属-电介质交界面上的表面等离激元 | 第12-16页 |
1.1.4 多层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 | 第16-18页 |
1.1.5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 第18-19页 |
1.2 时域有限差分理论 | 第19-23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超材料及其应用 | 第25-3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双曲介质的定义和性质 | 第25-28页 |
2.3 双曲超材料的实现 | 第28-33页 |
2.3.1 多层结构 | 第29-31页 |
2.3.2 纳米线阵列 | 第31-33页 |
2.4 超材料在增强自发辐射中的应用 | 第33-38页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光学微纳腔简介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光学性能参数 | 第39-41页 |
3.2.1 模式体积 | 第39-40页 |
3.2.2 品质因子 | 第40-41页 |
3.2.3 普赛尔因子 | 第41页 |
3.3 传统光学微腔及性质 | 第41-47页 |
3.3.1 电介质微腔 | 第41-44页 |
3.3.2 等离子微腔 | 第44-47页 |
3.4 超材料微腔 | 第47-52页 |
3.4.1 多层超材料矩形微腔 | 第47-50页 |
3.4.2 双曲超材料回音壁型微腔 | 第50-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可见光波段双曲超材料微腔探索 | 第53-64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仿真设置 | 第53-55页 |
4.2.1 材料设置 | 第53页 |
4.2.2 原始尺寸设置 | 第53-54页 |
4.2.3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4页 |
4.2.4 正方形微腔仿真 | 第54-55页 |
4.3 正多边形微腔仿真 | 第55-59页 |
4.3.1 仿真环境设置 | 第55-56页 |
4.3.2 正八边形仿真结果 | 第56-59页 |
4.4 圆形微腔仿真 | 第59-63页 |
4.4.1 仿真环境设置 | 第59页 |
4.4.2 圆形仿真结果 | 第59-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多层双曲超材料光学微纳腔的超小模式体积 | 第64-78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仿真环境设置 | 第64-67页 |
5.2.1 光学微纳腔结构 | 第64-66页 |
5.2.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6-67页 |
5.3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67-76页 |
5.3.1 原始矩形腔仿真 | 第67-69页 |
5.3.2 几何参数影响 | 第69-73页 |
5.3.3 其他因素影响 | 第73-76页 |
5.4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