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泰安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8-19页
        1.5.1 本文的创新点第18页
        1.5.2 不足之处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第19-21页
        2.1.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第21-22页
    2.2 理论基础及应用第22-25页
        2.2.1 产权理论及在本文中的应用第22-23页
        2.2.2 信贷担保理论及在本文中的应用第23页
        2.2.3 普惠金融理论及在本文中的应用第23-25页
3 泰安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5-31页
    3.1 泰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分析第25-28页
        3.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第25-26页
        3.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得到落实第26-27页
        3.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取得初步成效第27-28页
    3.2 泰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8-31页
        3.2.1 商业银行参与度不高第28页
        3.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不健全第28-29页
        3.2.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户的贷款需求意愿低第29-30页
        3.2.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第30页
        3.2.5 相关的配套政策缺乏第30-31页
4 基于Probit模型的泰安市商业银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实证分析第31-41页
    4.1 研究假设第31页
    4.2 数据来源第31页
    4.3 样本描述性分析第31-35页
        4.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必要性分析第31-32页
        4.3.2 商业银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的主体分布第32页
        4.3.3 制约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因素第32-34页
        4.3.4 信贷员对农地价值的分析第34-35页
    4.4 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第35-41页
        4.4.1 模型的构建第35-36页
        4.4.2 变量的选取第36-38页
        4.4.3 模型运行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5 提高泰安市商业银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的对策建议第41-47页
    5.1 完善农村土地的产权确认工作第41-42页
    5.2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平台第42-43页
    5.3 建立农户信用管理体系第43页
    5.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43-44页
    5.5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第44-45页
    5.6 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担和保障机制第45-47页
6 研究结论与论证第47-49页
    6.1 研究结论第47页
    6.2 研究论证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后付制待遇给付研究
下一篇:资产收益权信托法律问题研究--基于安信信托诉昆山纯高营业信托纠纷案的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