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三峡水库香溪河藻类生长敏感生态动力学过程及其模拟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8-3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1.2.1 水华生消机理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2 水华模拟及预测研究进展第21-24页
        1.2.3 三峡水库水华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 相关研究不足第26-28页
    1.4 本文工作第28-31页
        1.4.1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8-29页
        1.4.2 技术路线第29-31页
2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31-56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31-33页
        2.1.1 三峡库区概况第31-32页
        2.1.2 香溪河流域概况第32-33页
    2.2 监测方案第33-36页
        2.2.1 样点布设第33-35页
        2.2.2 分析方法第35-36页
    2.3 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及生境因子变化特征第36-48页
        2.3.1 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特征第36-42页
        2.3.2 香溪河库湾环境因子变化特征第42-48页
    2.4 生境因子对水华生消的影响及其敏感生态动力学过程识别第48-54页
        2.4.1 基于梯度分析的生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第48-52页
        2.4.2 影响藻类生长的敏感生态动力学过程识别第52-54页
    2.5 小结第54-56页
3.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过程模拟方法第56-76页
    3.1 CE-QUAL-W2模型简介第56-65页
        3.1.1 模型功能及特点第56-57页
        3.1.2 模型主要方程第57-59页
        3.1.3 模型主要参数第59-61页
        3.1.4 模型求解方法及步骤第61-65页
    3.2 香溪河模型构建第65-68页
        3.2.1 香溪河计算模型网格划分第65-67页
        3.2.2 模型输入条件第67-68页
    3.3 香溪河库湾水动力参数率定及验证第68-72页
        3.3.1 模型参数率定第68-71页
        3.3.2 模型参数验证第71-72页
    3.4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过程的模拟方法第72-75页
    3.5 小结第75-76页
4 温度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及其模拟第76-92页
    4.1 温度变化对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第76-78页
        4.1.1 温度与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相互关系分析第76-77页
        4.1.2 优势浮游植物种密度的温度阈值分析第77-78页
    4.2 不同藻类生长率与温度本构关系的构建第78-84页
        4.2.1 藻类生长动力学模型概述第78-80页
        4.2.2 温度对藻类生长率的影响函数第80-83页
        4.2.3 不同藻种生长率与温度的本构关系第83-84页
    4.3 温度对藻类生长影响的实验及其模拟第84-87页
    4.4 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模拟及其规律分析第87-90页
    4.5 小结第90-92页
5. 藻类昼夜垂向迁移对水华生消的影响及其模拟第92-110页
    5.1 典型藻种昼夜垂向迁移规律的监测第92-103页
        5.1.1 监测方案第92-93页
        5.1.2 分析方法第93页
        5.1.3 结果分析第93-103页
    5.2 典型藻种昼夜垂向迁移模式的构建第103-105页
        5.2.1 拟多甲藻昼夜垂向迁移模式构建第103-104页
        5.2.2 微囊藻昼夜垂向迁移模式构建第104-105页
    5.3 不同藻种昼夜垂向迁移能力对比第105-106页
    5.4 不同藻种昼夜垂向迁移对水华生消影响的模拟第106-108页
        5.4.1 拟多甲藻垂向迁移模拟第106-107页
        5.4.2 微囊藻垂向迁移模拟第107-108页
    5.6 小结第108-110页
6 降雨对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的影响及其模拟第110-135页
    6.1 降雨与水华相关性分析第110-111页
    6.2 降雨对水华生消过程影响的监测第111-116页
        6.2.1 水华严重期降雨过程监测第111-113页
        6.2.2 水华情势较低时降雨过程监测第113-116页
    6.3 降雨对水华生消的影响的模拟第116-120页
        6.3.1 水华严重期降雨过程的模拟第116-118页
        6.3.2 水华情势较低时降雨过程的模拟第118-120页
    6.4 降雨对水华生消的影响机制研究第120-134页
        6.4.1 降雨条件下模拟工况设定第120-122页
        6.4.2 降雨大小对藻类水华生消的影响第122-125页
        6.4.3 降雨对藻类水华生消影响机制分析第125-134页
    6.5 小结第134-135页
7 水库调度对支流水华生消的影响及其模拟第135-153页
    7.1 三峡水库调度规范及过程第135-136页
    7.2 水库蓄泄水过程下支流水华生消监测结果分析第136-141页
        7.2.1 蓄水过程监测结果分析第136-138页
        7.2.2 泄水过程监测结果分析第138-141页
    7.3 水库蓄泄水过程对水华生消影响的模拟第141-147页
        7.3.1 蓄水过程的模拟研究第141-144页
        7.3.2 泄水过程的模拟研究第144-147页
    7.4 水库调度对支流水华生消的影响机制研究第147-151页
        7.4.1 支流入库流量变化对水华生消影响机制分析第147-148页
        7.4.2 三峡水库水位波动对水华生消影响机制分析第148-151页
    7.5 小结第151-153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53-156页
    8.1 结论第153-154页
    8.2 展望第154-156页
攻读硕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0页
致谢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壁湍流相干结构及超疏水壁面减阻机理的PIV实验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系统多模型操作空间划分与最优控制一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