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胡锦涛现代化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状况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状况第12-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胡锦涛现代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和理论渊源第16-28页
    一、胡锦涛现代化思想形成的背景第16-18页
        (一)国际背景第16-17页
        (二)国内背景第17-18页
    二、胡锦涛现代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第18-28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思想第19-20页
        (二)列宁的现代化思想第20-21页
        (三)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第21-23页
        (四)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第23-24页
        (五)江泽民现代化思想第24-28页
第二章 胡锦涛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8-38页
    一、政治现代化思想第28-30页
        (一)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第28页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28-29页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第29-30页
    二、经济现代化思想第30-31页
        (一)新农村建设第30页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第30-31页
        (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第31页
        (四)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31页
    三、文化现代化思想第31-33页
        (一)大力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第31-32页
        (二)积极地推进理论创新第32页
        (三)文化体制改革第32-33页
    四、社会现代化思想第33-35页
        (一)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第33-34页
        (二)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第34页
        (三)不断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第34-35页
    五、生态现代化思想第35-38页
        (一)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第35-36页
        (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第36页
        (三)搭建生态实践平台第36-38页
第三章 胡锦涛现代化思想的基本特征第38-44页
    一、凸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第38-40页
        (一)中心意旨—以人为本第38-39页
        (二)参与主体——社会民众第39页
        (三)最终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39-40页
    二、凸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第40-42页
        (一)维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40页
        (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均衡发展第40-41页
        (三)加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第41-42页
    三、凸现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第42-44页
        (一)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第42页
        (二)营造和谐文化第42-43页
        (三)增强激发社会活力第43-44页
第四章 胡锦涛现代化思想的现实意义第44-48页
    一、胡锦涛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地位第44-46页
        (一)胡锦涛现代化思想在战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轨迹和道路第44-45页
        (二)胡锦涛现代化思想在政治立场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第45页
        (三)胡锦涛现代化思想在品格上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45-46页
    二、胡锦涛现代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第46-48页
        (一)胡锦涛现代化思想有助于我党更加深层次的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46页
        (二)胡锦涛现代化思想有助于我国更加准确把握复杂的国际环境第46-47页
        (三)胡锦涛现代化思想有助于我党更加丰富实践经验第47-48页
结束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下一篇:康熙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