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旱地1948-2008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2-17页 |
2.1 资料介绍 | 第12-13页 |
2.1.1 CPC和GLADS资料 | 第12页 |
2.1.2 NECP资料 | 第12-13页 |
2.2 方法 | 第13-17页 |
2.2.1 干旱体系的划分 | 第13页 |
2.2.2 线性拟合 | 第13-14页 |
2.2.3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 第14页 |
2.2.4 EOF分解 | 第14-15页 |
2.2.5 Morlet小波分析 | 第15-16页 |
2.2.6 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全球旱地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 第17-38页 |
3.1 全球旱地温度和降水的分布特征 | 第17-18页 |
3.2 全球旱地干燥度指数AI的EOF分析 | 第18-20页 |
3.3 全球旱地温度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 第20-23页 |
3.4 温度的变化特征 | 第23-28页 |
3.4.1 温度的EOF分析 | 第23-24页 |
3.4.2 温度的变化趋势 | 第24-25页 |
3.4.3 温度的Mann-Kendall检验 | 第25-26页 |
3.4.4 温度的周期特点 | 第26-28页 |
3.5 降水的变化特征 | 第28-32页 |
3.5.1 降水的EOF分析 | 第28-29页 |
3.5.2 降水的变化趋势 | 第29-30页 |
3.5.3 降水的突变检验 | 第30页 |
3.5.4 降水的周期特点 | 第30-32页 |
3.6 AI、温度和降水的EOF分析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全球旱地冬夏季节温度和降水的变化 | 第38-72页 |
4.1 夏季温度的变化 | 第38-45页 |
4.1.1 空间变化趋势 | 第38-39页 |
4.1.2 长期变化趋势 | 第39-41页 |
4.1.3 突变检验 | 第41-43页 |
4.1.4 周期特点 | 第43-45页 |
4.2 冬季温度的变化 | 第45-52页 |
4.2.1 空间变化趋势 | 第45-46页 |
4.2.2 长期变化趋势 | 第46-48页 |
4.2.3 突变检验 | 第48-50页 |
4.2.4 周期特点 | 第50-52页 |
4.3 南北半球平均温度的比较 | 第52-53页 |
4.4 夏季降水的变化 | 第53-60页 |
4.4.1 空间变化趋势 | 第53-54页 |
4.4.2 长期变化趋势 | 第54-56页 |
4.4.3 突变检验 | 第56-58页 |
4.4.4 周期特点 | 第58-60页 |
4.5 冬季降水的变化 | 第60-67页 |
4.5.1 空间变化趋势 | 第60-61页 |
4.5.2 长期变化趋势 | 第61-63页 |
4.5.3 突变检验 | 第63-65页 |
4.5.4 周期特点 | 第65-67页 |
4.6 南北半球降水量比较 | 第67-68页 |
4.7 温度和降水的周期、突变年份统计 | 第68-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全球旱地气候突变前后环流场的差异 | 第72-86页 |
5.1 全球水汽的分布特点 | 第72-76页 |
5.2 全球水汽的输送特点 | 第76-80页 |
5.3 全球形势场的变化特点 | 第80-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86-8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6.2 特色与创新点 | 第87页 |
6.3 问题与讨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