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形状自适应变换及其在感兴趣区域编码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图像压缩编码基本原理第8-10页
        1.1.1 图像数据压缩的必要性第8-9页
        1.1.2 图像数据压缩的可行性第9-10页
    1.2 图像编码方法的分类第10-11页
    1.3 图像/视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的发展简史第11-12页
    1.4 感兴趣区域编码的研究意义及其国内外现状第12-1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组织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标准JPEG压缩算法第14-22页
    2.1 JEPG基本系统的编解码器框图第14页
    2.2 8×8 的DCT变换第14-16页
    2.3 量化第16-17页
    2.4 熵编码第17-21页
        2.4.1 DC系数的差分编码和AC系数的游程编码第17-18页
        2.4.2 Huffman编码第18-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基于全向位双正交变换的JPEG算法第22-36页
    3.1 全相位离散余弦列率滤波器第22-25页
    3.2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的引入第25-32页
        3.2.1 全相位离散余弦双正交变换第26-28页
        3.2.2 全相位离散反余弦双正交变换第28-31页
        3.2.3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基图像的能量分布第31-32页
    3.3 APBT-JPEG算法描述第32页
    3.4 APBT-JPEG的仿真实验及分析第32-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对任意形状的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形状自适应变换编码第36-47页
    4.1 引言第36-37页
    4.2 传统SA-DCT算法第37-41页
        4.2.1 SA-DCT算法描述第37-39页
        4.2.2 传统SA-DCT的缺陷第39-41页
    4.3 加入直流系数校正的SA-DCT算法改进第41-44页
    4.4 基于SA-DCT/APBT的图像编码第44-46页
        4.4.1 模式选择第44-45页
        4.4.2 图像的感兴趣区域的形状选择及其编码第45页
        4.4.3 将APBT应用于形状自适应变换编码第45-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第47-65页
    5.1 图像质量的性能评价准则第47-48页
        5.1.1 主观评价第47页
        5.1.2 客观评价第47-48页
    5.2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第48-64页
        5.2.1 感兴趣区域的比例对图像压缩的影响第49-50页
        5.2.2 对圆形感兴趣区域的SA-DCT编码第50-53页
        5.2.3 对任意形状感兴趣区域的的SA-DCT编码第53-55页
        5.2.4 对圆形感兴趣区域的SA-APBT编码第55-62页
        5.2.5 对整幅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编码第62-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6.1 全文总结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IP协议的网络智能办公管理系统
下一篇:基于指纹加密的EFI BIOS关键技术研究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