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药物和药物化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 第10-11页 |
1.1.1 以发现为主的时期 | 第10页 |
1.1.2 以合成为主的时期 | 第10-11页 |
1.1.3 以主动设计为主的时期 | 第11页 |
1.2 多肽树状大分子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2.1 多肽树状大分子简介 | 第11-16页 |
1.2.2 多肽树状大分子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3 多钛树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3 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多肽树状大分子的设计思想 | 第20-25页 |
2.1 谷氨酸、赖氨酸基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2.1.1 以谷氨酸为结构基础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研究 | 第20-21页 |
2.1.2 以赖氨酸为结构基础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研究 | 第21-22页 |
2.2 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2.2.1 扇形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结构设计 | 第22页 |
2.2.2 带有内核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2.2.3 带有连接子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结构设计 | 第23页 |
2.3 目标化合物的确定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多肽树状大分子的合成研究 | 第25-32页 |
3.1 扇形多肽树状大分子合成路线的研究 | 第25-27页 |
3.2 带有内核的多肽树状大分子合成路线的研究 | 第27-28页 |
3.3 带有连接子的多肽树状大分子合成路线的研究 | 第28-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实验部分 | 第32-60页 |
4.1 实验用品与检测仪器 | 第32页 |
4.2 化学试剂的纯化和显色剂的配制 | 第32页 |
4.2.1 常用化学试剂的干燥纯化 | 第32页 |
4.2.2 常用显色剂的配制方法 | 第32页 |
4.3 目标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 第32-59页 |
4.3.1 扇形多肽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 第33-45页 |
4.3.2 以戊二酸为内核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 第45-51页 |
4.3.3 以1,3,5-苯三甲酰基为内核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 第51-52页 |
4.3.4 带有连接子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 第52-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及产物的结构分析 | 第60-73页 |
5.1 氨基酸官能团的保护和脱保护 | 第60页 |
5.1.1 N-氨基保护及脱除 | 第60页 |
5.1.2 C-羧基保护及脱除 | 第60页 |
5.2 肽链的增长 | 第60-63页 |
5.2.1 酰胺键的形成 | 第60页 |
5.2.2 缩合剂的选择 | 第60-63页 |
5.2.3 肽键形成的反应条件 | 第63页 |
5.3 多肽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条件 | 第63-65页 |
5.4 多肽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 | 第65-66页 |
5 4.1 抗癌药物铂偶合物的合成 | 第65页 |
5.4.2 多肽树状大分子-铂偶合物的合成 | 第65-66页 |
5.4.3 多肽树状大分子-铂偶合物解析 | 第66页 |
5.4.4 多肽树状大分子-铂偶合物药物载体系统结论 | 第66页 |
5.5 产物的结构分析 | 第66-72页 |
5.5.1 扇形多肽树状大分子系列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66-69页 |
5.5.2 以戊二酸为内核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系列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69-70页 |
5.5.3 以1,3,5-苯三甲酰基为内核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结构解析 | 第70-71页 |
5.5.4 带有连接子的多肽树状大分子的结构解析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