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人口地理学论文

河北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21页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3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全球尺度的生态足迹研究第12-13页
        1.3.2 国家尺度的生态足迹研究第13-14页
        1.3.3 城市和地区尺度的生态足迹研究第14页
    1.4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第14-21页
        1.4.1 对生态足迹基本理论系统的研究第14-15页
        1.4.2 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第15-19页
        1.4.3 生态足迹的改进及拓展应用第19-21页
第2章 生态足迹的简介第21-26页
    2.1 基本概念第21-24页
        2.1.1 生态足迹第21页
        2.1.2 生态生产性面积第21-22页
        2.1.3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第22页
        2.1.4 生态承载力第22-23页
        2.1.5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第23页
        2.1.6 万元GDP的生态足迹第23-24页
    2.2 计算步骤第24-26页
        2.2.1 生态足迹需求的计算第24页
        2.2.2 生态足迹供给的计算第24-25页
        2.2.3 生态足迹赤字(盈余)的计算第25-26页
第3章 河北省生态足迹的计算第26-33页
    3.1 河北省概况第26-28页
        3.1.1 人口概况第26页
        3.1.2 资源概况第26-27页
        3.1.3 生态环境概况第27页
        3.1.4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7-28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8页
    3.3 生态足迹计算第28-33页
        3.3.1 生物资源的帐户计算第28-29页
        3.3.2 能源资源的账户计算第29页
        3.3.3 结果汇总第29-33页
第4章 分析与讨论第33-44页
    4.1 河北省生态足迹的结果分析第33-40页
        4.1.1 生态足迹的供需平衡状况分析第33页
        4.1.2 与全国及其它省份对比分析第33页
        4.1.3 生态足迹需求的结构分析第33-36页
        4.1.4 生态承载力的结构分析第36-37页
        4.1.5 分类账户的供需分析第37-39页
        4.1.6 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分析第39页
        4.1.7 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分析第39-40页
    4.2 出现生态赤字的原因分析第40-42页
    4.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北省可持续发展对策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手机的游戏型学习系统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行政村”:乡土社会的国家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