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 结核病与结核分枝杆菌 | 第9页 |
2 碱基切除修复与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 | 第9-13页 |
2.1 DNA损伤与碱基切除修复 | 第9-10页 |
2.2 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MAG或AAG) | 第10页 |
2.3 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的底物 | 第10页 |
2.4 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对受损底物的识别 | 第10-11页 |
2.5 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与DNA结合的复合结构 | 第11-12页 |
2.6 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的调控 | 第12-13页 |
3 结核分枝杆菌的Rv0825c是一个TetR类型的转录因子 | 第13页 |
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目标 | 第13-14页 |
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6页 |
1 材料 | 第15-18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15页 |
1.2 酶、试剂和试剂盒 | 第15-16页 |
1.3 供试抗生素 | 第16页 |
1.4 引物 | 第16-17页 |
1.5 供试质粒 | 第17页 |
1.6 其余缓冲液、试剂 | 第17-18页 |
1.7 培养基 | 第18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18-26页 |
2.1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 | 第18页 |
2.2 细菌双杂交实验 | 第18-19页 |
2.3 细菌单杂交实验 | 第19-20页 |
2.4 融合蛋白的亲和纯化 | 第20-23页 |
2.5 DNA底物的同位素标记 | 第23页 |
2.6 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切割实验 | 第23-24页 |
2.7 凝胶阻滞迁移分析(EMSA) | 第24页 |
2.8 Western blotting检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1 鉴定与3-甲基腺嘌呤DNA转葡糖基酶相互作用的基因 | 第26-27页 |
2 两个分枝杆菌同源基因的序列比对 | 第27-28页 |
3 相关基因的克降表达 | 第28-30页 |
3.1 相关基因以及突变基因的克隆 | 第28-29页 |
3.2 相关基因以及突变体的表达 | 第29-30页 |
4 结核分枝杆菌中Rv1688与Rv0825c相互作用 | 第30-35页 |
4.1 细菌双杂交验证相互作用 | 第30-32页 |
4.2 Rv0825c刺激Rv1688切割受损DNA活性 | 第32-33页 |
4.3 Rv0825c刺激Rv1688结合受损DNA活性 | 第33-35页 |
5 耻垢分枝杆菌中两同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5-41页 |
5.1 双杂交验证分析 | 第35-36页 |
5.2 随机突变筛选失去相互作用的突变体 | 第36-40页 |
5.3 MSMEG_5768抗体的制备与检测 | 第40-41页 |
6 Rv0825c与Rv1688启动子相互作用 | 第41-44页 |
6.1 Rv0825c与Rv1688启动子单杂交 | 第41-42页 |
6.2 Rv0825c与Rv1688启动子EMSA实验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1 总结 | 第44页 |
2 讨论 | 第44-46页 |
2.1 结核分枝杆菌中Rv1688 | 第44页 |
2.2 Rv1688与Rv0825c相互作用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