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2-17页 |
表目次 | 第17-18页 |
图目次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9-4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40页 |
一、 关于出口管制原因的研究 | 第22-26页 |
二、 关于出口管制目的的研究 | 第26-27页 |
三、 关于出口管制形式的研究 | 第27页 |
四、 关于出口管制措施的研究 | 第27-29页 |
五、 关于出口管制影响的研究 | 第29-36页 |
六、 关于出口管制政策主张的研究 | 第36-37页 |
七、 关于出口管制效果的研究 | 第37-40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40-44页 |
一、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40-41页 |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41页 |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41-42页 |
四、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42-44页 |
第二章 出口管制概述 | 第44-73页 |
第一节 出口管制的涵义、构成与分类 | 第44-50页 |
一、 出口管制的涵义 | 第44-45页 |
二、 出口管制的构成 | 第45-47页 |
三、 出口管制的分类 | 第47-50页 |
第二节 出口管制的措施 | 第50-56页 |
一、 国家专营 | 第50-51页 |
二、 出口配额 | 第51-53页 |
三、 出口禁运 | 第53页 |
四、 出口关税 | 第53-56页 |
五、 出口许可证 | 第56页 |
第三节 出口管制的必要性 | 第56-61页 |
一、 出口管制是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必然要求 | 第56-57页 |
二、 出口管制是国家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 第57-59页 |
三、 出口管制是反对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 第59-60页 |
四、 出口管制是促进贸易平等化的客观要求 | 第60页 |
五、 出口管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必然选择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出口管制的目的 | 第61-73页 |
一、 出口管制的经济目的 | 第61-66页 |
二、 出口管制的政治目的 | 第66-68页 |
三、 出口管制的其他目的 | 第68-73页 |
第三章 出口管制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 | 第73-96页 |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与政策 | 第73-83页 |
一、 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第73-75页 |
二、 早期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与出口管制政策 | 第75-78页 |
三、 晚期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与出口管制政策 | 第78-83页 |
第二节 汉密尔顿的出口管制思想及政策实践 | 第83-87页 |
一、 汉密尔顿的出口管制思想 | 第83-85页 |
二、 汉密尔顿推行的出口管制政策 | 第85-87页 |
第三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出口管制 | 第87-96页 |
一、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87-92页 |
二、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出口管制 | 第92-96页 |
第四章 出口管制与国际组织 | 第96-130页 |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与出口管制 | 第96-109页 |
一、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下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 | 第97-105页 |
二、 世界贸易组织与出口管制的完善 | 第105-109页 |
第二节 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与出口管制 | 第109-130页 |
一、 非正式国际组织与出口管制 | 第109-113页 |
二、 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与出口管制 | 第113-124页 |
三、 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面临的挑战及其完善 | 第124-130页 |
第五章 国外出口管制 | 第130-197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出口管制 | 第130-158页 |
一、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 第131-138页 |
二、 美国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 第138-141页 |
三、 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 第141-145页 |
四、 美国的出口管制机构 | 第145-157页 |
五、 美国出口管制改革的最新进展 | 第157-158页 |
第二节 欧盟的出口管制 | 第158-174页 |
一、 欧盟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 第159-163页 |
二、 欧盟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 第163-168页 |
三、 欧盟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 第168-171页 |
四、 欧盟的出口管制机构 | 第171-174页 |
第三节 日本的出口管制 | 第174-184页 |
一、 日本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 第174-176页 |
二、 日本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 第176-177页 |
三、 日本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 第177-180页 |
四、 日本的出口管制机构 | 第180-181页 |
五、 日本的清单管制与全面管制 | 第181-184页 |
第四节 俄罗斯的出口管制 | 第184-193页 |
一、 俄罗斯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 第184-187页 |
二、 俄罗斯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 第187-188页 |
三、 俄罗斯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 第188-190页 |
四、 俄罗斯的出口管制机构 | 第190-193页 |
第五节 国外出口管制的启示 | 第193-197页 |
一、 国外出口管制的实质 | 第193页 |
二、 国外出口管制的启示 | 第193-197页 |
第六章 中国的出口管制 | 第197-252页 |
第一节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 第197-202页 |
一、 第一阶段的出口管制政策:1949-1978 年 | 第197-199页 |
二、 第二阶段的出口管制政策:1978-1994 年 | 第199-201页 |
三、 第三阶段的出口管制政策:1994 年至今 | 第201-202页 |
第二节 中国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 第202-209页 |
一、 出口管制主要法律 | 第206页 |
二、 出口管制行政法规 | 第206-208页 |
三、 出口管制部门规章 | 第208-209页 |
第三节 中国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管制措施 | 第209-216页 |
一、 中国的出口管制清单 | 第209-212页 |
二、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 | 第212-216页 |
第四节 中国的出口管制机构 | 第216-223页 |
一、 中国主要的出口管制机构 | 第216-219页 |
二、 受控物项和技术的出口许可审批过程 | 第219-223页 |
第五节 中国出口管制的政策绩效 | 第223-238页 |
一、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 | 第224-232页 |
二、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绩效的案例分析——以稀土出口管制为例 | 第232-238页 |
第六节 中国出口管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8-245页 |
一、 出口管制架构存在的问题 | 第238-239页 |
二、 出口管制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39-240页 |
三、 出口管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 第240页 |
四、 出口管制对象存在的问题 | 第240-241页 |
五、 出口管制手段存在的问题 | 第241-243页 |
六、 出口管制设施存在的问题 | 第243-244页 |
七、 出口管制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44页 |
八、 出口管制动态调整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44-245页 |
第七节 中国出口管制的经验与教训 | 第245-252页 |
一、 及时调整出口管制的重点 | 第245-246页 |
二、 正确处理出口管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 第246-249页 |
三、 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种类的产品与技术设置不同的出口管制标准 | 第249-252页 |
第七章 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制的政策建议 | 第252-263页 |
第一节 中国出口管制体制调整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第252-253页 |
第二节 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制的政策建议 | 第253-263页 |
一、 健全出口管制的体系架构 | 第253-258页 |
二、 统一出口管制机构 | 第258-259页 |
三、 明确出口管制目标 | 第259页 |
四、 及时更新出口管制对象 | 第259-260页 |
五、 调整出口管制手段 | 第260页 |
六、 增加对出口管制工作的资金投入与人员投入 | 第260-261页 |
七、 加强出口管制的国际交流 | 第261-262页 |
八、 建立成熟的应急机制 | 第262-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7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278-279页 |
致谢 | 第279-281页 |
附件 | 第281-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