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关键参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地震作用及震害分析 | 第9-12页 |
1.1.1 梁桥的破坏及原因 | 第9-10页 |
1.1.2 缆索承重桥梁的破坏及原因 | 第10-12页 |
1.2 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 第12-14页 |
1.2.2 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 | 第14-16页 |
1.3 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1 连续刚构桥结构设计现状 | 第16-18页 |
1.3.2 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参数处理及建立模型 | 第23-37页 |
2.1 建立振动方程并求解 | 第23-27页 |
2.1.1 桥梁地震振动方程 | 第23-25页 |
2.1.2 振动方程的数值计算 | 第25-27页 |
2.2 自由振动特性及求解 | 第27-29页 |
2.2.1 桥梁结构自由振动 | 第27-28页 |
2.2.2 自由振动特性的数值计算 | 第28-29页 |
2.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 第29-33页 |
2.3.1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发展 | 第29页 |
2.3.2 桩-土结构动力分析原理 | 第29-33页 |
2.3.3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3页 |
2.4 地震动及抗震设防 | 第33-35页 |
2.5 建立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连续刚构桥结构设计参数地震响应 | 第37-59页 |
3.1 上部结构设计参数地震响应 | 第37-45页 |
3.1.1 不同箱梁根部高跨比时地震响应 | 第37-40页 |
3.1.1.1 模态分析 | 第37-38页 |
3.1.1.2 地震作用分析 | 第38-40页 |
3.1.2 不同箱梁跨中高跨比时地震响应 | 第40-43页 |
3.1.2.1 模态分析 | 第40-41页 |
3.1.2.2 地震作用分析 | 第41-43页 |
3.1.3 不同箱梁下缘曲线时地震响应 | 第43-45页 |
3.1.3.1 模态分析 | 第43-44页 |
3.1.3.2 地震作用分析 | 第44-45页 |
3.2 下部结构设计参数地震响应 | 第45-54页 |
3.2.1 高低墩时地震响应分析 | 第45-48页 |
3.2.1.1 模态分析 | 第45-46页 |
3.2.1.2 地震作用分析 | 第46-48页 |
3.2.2 不同桥墩截面时地震响应 | 第48-51页 |
3.2.2.1 模态分析 | 第48-49页 |
3.2.2.2 地震作用分析 | 第49-51页 |
3.2.3 不同桥墩系梁时地震响应 | 第51-54页 |
3.2.3.1 模态分析 | 第51-52页 |
3.2.3.2 地震作用分析 | 第52-54页 |
3.3 连续刚构桥振型变化示意图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连续刚构桥墩底减隔震设计地震响应 | 第59-75页 |
4.1 墩底隔震装置 | 第59-60页 |
4.2 直线型连续刚构桥梁墩底减隔震设计 | 第60-66页 |
4.2.1 模态分析 | 第60-63页 |
4.2.2 减隔震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4.3 曲线型连续刚构桥梁墩底减隔震设计 | 第66-73页 |
4.3.1 模态分析 | 第66-69页 |
4.3.2 减隔震对比分析 | 第69-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