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1.1 背景 | 第6页 |
1.2 网络常用的攻击手段 | 第6-7页 |
1.3 企业安全建网的目标 | 第7页 |
1.4 企业网络的安全策略 | 第7-8页 |
1.5 本文的工作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二章 VLAN研究分析 | 第9-15页 |
2.1 VLAN简介 | 第9-10页 |
2.1.1 什么是VLAN | 第9页 |
2 1.2 VLAN产生的原因 | 第9-10页 |
2.2 VLAN技术的标准 | 第10页 |
2.3 VLAN技术的优点 | 第10-11页 |
2.4 VLAN的其它相关介绍 | 第11-15页 |
2.4.1 VLAN的划分 | 第11-13页 |
2.4.2 VLAN的访问链接 | 第13-15页 |
第三章 IEEE802.1X的研究分析 | 第15-20页 |
3.1 IEEE802.1X的概念 | 第15-16页 |
3.2 IEEE802.1X的认证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3.3 IEEE802.1X的受控端口与非受控端口 | 第17-18页 |
3.4 IEEE802.1X认证的特点 | 第18页 |
3.5 IEEE802.1X认证的优势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广电日生人寿保险公司的网络部署 | 第20-37页 |
4.1 广电日生人寿保险公司过去的网络与新需求 | 第20-22页 |
4.1.1 公司过去的网络架构 | 第20-21页 |
4.1.2 公司现在的新需求 | 第21-22页 |
4.2 广电日生人寿保险公司的整体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 | 第22-34页 |
4.2.1 公司目前的网络设计 | 第23-24页 |
4.2.2 公司具体的VLAN设计与规划 | 第24-26页 |
4.2.3 公司VLAN的访问控制设计 | 第26-32页 |
4.2.4 公司网络规划的其他相关设计 | 第32-34页 |
4.3 IEEE802.1X结合VLAN的运用 | 第34-36页 |
4.3.1 802.1X认证设计 | 第34页 |
4.3.2 802.1X认证方式的选取 | 第34-36页 |
4.4 802.1X和动态VLAN技术结合应用的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WINDOWSIAS和AD & DHCP的联动设计与部署 | 第37-50页 |
5.1 RADIUS协议介绍 | 第37-38页 |
5.2 WINDOWSIAS的搭建与结合VLAN的部署 | 第38-42页 |
5.3 AD & DHCP结合VLAN的相关部署 | 第42-45页 |
5.3.1 AD的相关部署 | 第42-43页 |
5.3.2 DHCP的相关部署 | 第43-45页 |
5.4 客户端启用802.1X的部署 | 第45-48页 |
5.5 现行的客户端的准入机制 | 第48-49页 |
5.6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3页 |
6.1 802.1X结合动态VLAN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果 | 第50页 |
6.2 创新与突破 | 第50页 |
6.3 后续研究的课题 | 第50-51页 |
6.4 应用前景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Ⅰ 中英文简写对照表 | 第56-57页 |
附录Ⅱ 802.1 Q标准的标签 | 第57-58页 |
附录Ⅲ ISL标准的标签 | 第58-59页 |
附录Ⅳ EAPOL报文格式 | 第59-60页 |
附录Ⅴ RADIUS协议的报文结构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