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能源法论文

我国核安全立法研究--以核电厂监管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言第10-34页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和动因第10-18页
        (一) 世界核电发展现状与图景展望第10-16页
        (二)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与未来第16-1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8-20页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6页
        (一) 论文的基本思路第20-26页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26页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6-27页
    五、核安全的基本界定第27-34页
        (一) 核安全的内涵第27-29页
        (二) 核安全与核保障、核保安的关系第29-30页
        (三) 核安全问题的本质第30-32页
        (四) 核安全的外延解析第32-34页
第一章 核安全立法的理论根基第34-63页
    第一节 核安全立法的自然科学理论支撑:电离辐射原理第34-38页
        一、核反应基本原理第34-35页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机理与危害效应第35-36页
        三、核安全立法之防护基本原理第36-38页
    第二节 核安全立法的经济学基础:环境经济理论第38-48页
        一、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负外部性的规模化第38-41页
        二、环境质量的属性:公共物品理论第41-44页
        三、环境问题的预防:环境风险管理第44-48页
    第三节 核安全立法的社会学渊源:风险社会理论第48-55页
        一、风险概述第49-50页
        二、风险社会及其特征第50-52页
        三、风险社会的治理第52-53页
        四、风险社会治理与核安全立法第53-55页
    第四节 核安全立法的法哲学基础:社会控制理论第55-63页
        一、社会控制论第56-57页
        二、社会利益观第57-59页
        三、法律效果说第59-61页
        四、庞德社会法学对核安全立法指导第61-63页
第二章 核安全法律体系万象:立法模式与立法框架选择第63-110页
    第一节 国际核安全条约基础第63-71页
        一、国际核安全条约背景透视第63-64页
        二、国际核安全相关条约历史成就与缺憾第64-70页
        三、国际核安全条约的现实意义第70-71页
    第二节 国别原子能法律体系的构建第71-93页
        一、美国《原子能法》及其法律体系第71-77页
        二、日本《原子能基本法》及其法律体系第77-82页
        三、俄罗斯《原子能利用法》及其法律体系第82-85页
        四、韩国《原子能法》及其法律体系第85-89页
        五、加拿大《核安全与控制法》及其核能利用法律体系第89-93页
    第三节 我国核安全法基本架构第93-110页
        一、我国核安全法律体系第93-99页
        二、立法模式与立法思路选择第99-103页
        三、我国核安全立法基本框架构建第103-110页
第三章 核安全法律价值定位第110-147页
    第一节 法律价值体系第111-124页
        一、法律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特征第111-113页
        二、法律价值体系的一般构成第113-115页
        三、现代法律价值体系的嬗变——以终极法律价值转向为核心第115-124页
    第二节 核安全法律价值体系的构建第124-137页
        一、核安全法的终极价值——生态安全第124-129页
        二、核安全法的基础价值——秩序与环境正义第129-132页
        三、核安全法的一般价值——生态效率价值第132-134页
        四、法律价值的冲突与协调第134-137页
    第三节 核安全法的立法目的:价值性目的与工具性目的之融合第137-147页
        一、立法目的之内涵辨析第137-138页
        二、立法目的之影响因子解析第138-141页
        三、核安全法之立法目的的定位第141-147页
第四章 核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第147-188页
    第一节 核安全监管的基本界定第147-162页
        一、核安全监管的属性第147-148页
        二、核安全监管的动因第148-153页
        三、核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第153-162页
    第二节 国外核安全监管体系的借鉴第162-178页
        一、国外核核能利用管理体系梳理——以法国、芬兰为例第162-167页
        二、国外核安全监管机构治理结构探析:以美国、加拿大为例第167-172页
        三、日本核安全监管机构演进之借鉴第172-173页
        四、国外核安全监管体系及治理结构评析第173-178页
    第三节 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构成第178-188页
        一、我国核安全监管机构现状第178-180页
        二、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的重构第180-187页
        三、健全问责机制第187-188页
第五章 核电厂监管法律制度比较与重构第188-224页
    第一节 核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概述第188-196页
        一、法律制度的正当性与合目的性第188-191页
        二、核安全法律的基本原则第191-196页
    第二节 核电厂许可制度第196-208页
        一、许可制度的立法借鉴第196-203页
        二、我国核电厂许可制度现状与完善第203-208页
    第三节 核电厂检查制度第208-214页
        一、芬兰、美国核安全检查制度借镜第208-211页
        二、我国核安全检查制度的现状与完善第211-214页
    第四节 核电厂废物处置制度第214-224页
        一、放射性废物处理概述第214-215页
        二、国外核电厂废物处置借鉴第215-216页
        三、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制度规定第216-220页
        四、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制度之立法改进第220-224页
结语第224-227页
参考文献第227-234页
附录第234-235页

论文共2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营利组织援助义务教育的演化逻辑--基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胰岛素抵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