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1.1.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1.2.1 牛顿流体的电渗流动 | 第18-20页 |
| 1.2.2 非牛顿流体的电渗流动 | 第20-22页 |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2-24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4-32页 |
| 2.1 双电层 | 第24-27页 |
| 2.1.1 双电层形成机理 | 第24页 |
| 2.1.2 双电层模型结构 | 第24-25页 |
| 2.1.3 双电层电势分布 | 第25-27页 |
| 2.2 电渗流 | 第27-28页 |
| 2.3 聚合物及性质 | 第28页 |
| 2.4 线性黏弹性流体 | 第28-32页 |
| 2.4.1 Maxwell流体 | 第28-31页 |
| 2.4.2 Jeffreys模型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平行板微管道中Maxwell流体的电渗流动 | 第32-52页 |
| 3.1 平行板微管道中Maxwell流体的周期电渗流动 | 第32-41页 |
| 3.1.1 公式推导和解析解 | 第32-35页 |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3.1.3 本节小结 | 第40-41页 |
| 3.2 排斥效应下平行板微管道中Maxwell流体的瞬时电渗流动 | 第41-52页 |
| 3.2.1 公式推导和方程求解 | 第41-46页 |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3.2.3 本节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平行板微管道中Jefferys流体的电渗流动 | 第52-64页 |
| 4.1 排斥效应下平行板微管道中Jefferys流体的高zeta势周期电渗流动 | 第52-59页 |
| 4.1.1 公式推导和解析解 | 第52-56页 |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 4.1.3 本节小结 | 第59页 |
| 4.2 基于Laplace变换的平行板微管道中Jefferys流体的非定常电渗流动 | 第59-64页 |
| 4.2.1 公式推导和解析解 | 第59-61页 |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 4.2.3 本节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圆形微管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周期电渗流动 | 第64-82页 |
| 5.1 圆形微管道内Maxwell流体的周期电渗流动 | 第64-70页 |
| 5.1.1 公式推导和解析解 | 第64-67页 |
| 5.1.2 结果与讨论 | 第67-69页 |
| 5.1.3 本节小节 | 第69-70页 |
| 5.2 圆形微管道中Jefferys流体的周期电渗流动 | 第70-82页 |
| 5.2.1 公式的推导及解析解 | 第70-73页 |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73-81页 |
| 5.2.3 本节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六章 矩形微管道中Maxwell流体的周期电渗流动 | 第82-93页 |
| 6.1 公式推导和解析解 | 第82-92页 |
| 6.1.1 柯西动量方程和本构关系 | 第82-87页 |
| 6.1.2 体积流率 | 第87页 |
| 6.1.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2页 |
| 6.2 本章总结 | 第92-9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93-94页 |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94页 |
| 7.3 工作展望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8页 |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08-109页 |
|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9-110页 |
|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第110-111页 |
| 附录5 Bessel(贝塞尔)微分方程及Bessel函数 | 第111-113页 |
| 附录6 文章中部分公式的推导 | 第113-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