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移动视觉检测系统的建模与标定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8页
    1.2 视觉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摄像机标定技术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1.4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系统的结构设计第13-25页
    2.1 检测任务第13-15页
    2.2 成像的影响因素第15-18页
        2.2.1 照明方式第15-16页
        2.2.2 景深第16-18页
        2.2.3 透视现象第18页
    2.3 图像采集系统的配件选型第18-23页
        2.3.1 照明光源第19-20页
        2.3.2 摄像机第20-21页
        2.3.3 镜头第21-23页
    2.4 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摄像机模型第25-38页
    3.1 摄像机线性模型第25-30页
        3.1.1 相关坐标系的定义第25-26页
        3.1.2 内部参数第26-28页
        3.1.3 外部参数第28-29页
        3.1.4 线性模型第29-30页
    3.2 摄像机非线性模型第30-34页
        3.2.1 径向畸变第31-32页
        3.2.2 偏心畸变第32-33页
        3.2.3 薄棱镜畸变第33页
        3.2.4 非线性模型第33-34页
    3.3 本文系统摄像机模型及其误差分析第34-37页
        3.3.1 弱透视模型第34-35页
        3.3.2 误差分析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系统标定的方法及实验第38-58页
    4.1 非线性参数的标定方法第38-42页
        4.1.1 畸变模型第39-40页
        4.1.2 畸变中心的标定方法第40-41页
        4.1.3 畸变系数的标定方法第41-42页
    4.2 畸变图像的校正第42-46页
        4.2.1 畸变图像校正的算法原理第43-45页
        4.2.2 实现畸变图像校正的快速方法第45-46页
    4.3 非线性参数标定的模拟实验第46-50页
        4.3.1 畸变中心模拟实验第46-49页
        4.3.2 畸变系数模拟实验第49-50页
    4.4 非线性参数标定的真实实验第50-53页
        4.4.1 畸变参数标定实验第50-51页
        4.4.2 畸变图像校正实验第51-53页
    4.5 线性参数的标定方法与实验第53-56页
        4.5.1 标定靶标第53-54页
        4.5.2 线性参数标定实验第54-56页
    4.6 大尺寸几何特征的测量原理第56-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5.1 总结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型复眼系统的近景三维信息测量方法研究
下一篇:UHF-RFID定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