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预测 | 第14-17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第19-25页 |
2.1 防火墙技术 | 第19-21页 |
2.2 入侵检测技术 | 第21-23页 |
2.3 数据加密技术 | 第23页 |
2.4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校园网安全需求分析 | 第25-36页 |
3.1 校园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 第25-29页 |
3.1.1 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 第25-26页 |
3.1.2 链路层安全风险分析 | 第26页 |
3.1.3 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 | 第26-28页 |
3.1.4 操作系统层的风险分析 | 第28页 |
3.1.5 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3.1.6 校园网络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 | 第29页 |
3.2 校园网络的安全需求分析 | 第29-32页 |
3.2.1 用户安全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2.2 网络平台安全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3.2.3 应用环境的安全需求分析 | 第31页 |
3.2.4 组织管理安全需求 | 第31-32页 |
3.3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第32-35页 |
3.3.1 校园网安全体系设计的目标 | 第32-33页 |
3.3.2 校园网安全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52页 |
4.1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设计 | 第36-41页 |
4.1.1 动态安全模型 P2DR2 | 第36-38页 |
4.1.2 P2DR2 的不足 | 第38-39页 |
4.1.3 AWP2DR3 网络安全体系模型 | 第39-41页 |
4.2 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第41-44页 |
4.2.1 智能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4.2.2 入侵检测一般流程 | 第42页 |
4.2.3 遗传神经网络算法构建 | 第42-44页 |
4.3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实现 | 第44-49页 |
4.3.1 物理层安全的实现 | 第44-45页 |
4.3.2 网络层安全的实现 | 第45-48页 |
4.3.3 系统层安全的实现 | 第48页 |
4.3.4 应用层安全的实现 | 第48-49页 |
4.3.5 管理层安全的实现 | 第49页 |
4.4 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49-51页 |
4.4.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实现安全防范 | 第49-50页 |
4.4.2 主动防御技术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52-57页 |
5.1 测试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52页 |
5.2 测试具体过程及结果 | 第52-56页 |
5.2.1 内网整体安全性测试 | 第52-54页 |
5.2.2 服务端口扫描测试 | 第54页 |
5.2.3 报警功能测试 | 第54-55页 |
5.2.4 数据恢复功能测试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总结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