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1 工程纠纷的定性研究 | 第15-16页 |
2.1.2 工程纠纷的定量研究 | 第16-17页 |
2.1.3 权力及其社会认知 | 第17-19页 |
2.2 偏对策与冲突分析基本原理 | 第19-24页 |
2.2.1 局中人 | 第19-20页 |
2.2.2 策略 | 第20页 |
2.2.3 可行局势 | 第20-21页 |
2.2.4 偏好 | 第21页 |
2.2.5 稳定性分析 | 第21-24页 |
2.3 既有偏对策与冲突分析建模体系局限性分析 | 第24-25页 |
3 工程纠纷中的权力判断模型构建 | 第25-39页 |
3.1 权力的界定 | 第25-27页 |
3.2 权力的属性 | 第27-31页 |
3.3 工程纠纷中的权力判断模型构建 | 第31-39页 |
3.3.1 权力基础的判断 | 第31-34页 |
3.3.2 权力成本的判断 | 第34-35页 |
3.3.3 纠纷主体个性的判断 | 第35-36页 |
3.3.4 权力判断模型的构建 | 第36-39页 |
4 拆迁纠纷主体分离模型的构建及权力效应分析 | 第39-47页 |
4.1 拆迁纠纷主体分离模型的构建 | 第39-41页 |
4.1.1 既有研究分析 | 第39页 |
4.1.2 主体分离模型的构建 | 第39-40页 |
4.1.3 纠纷主体分离模型中当事人的权力状态分析 | 第40-41页 |
4.2 拆迁纠纷权力效应分析 | 第41-45页 |
4.2.1 拆迁纠纷的三类效应分析 | 第42-43页 |
4.2.2 权力的强化效应分析 | 第43-45页 |
4.3 小结 | 第45-47页 |
5 基于权力视角的冲突分析建模体系研究 | 第47-71页 |
5.1 权力阶段划分 | 第47-49页 |
5.2 局中人的设定 | 第49-56页 |
5.2.1 未考虑权力因素时局中人的确定 | 第50-53页 |
5.2.2 基于权力视角局中人的确定 | 第53-55页 |
5.2.3 局中人的合并 | 第55-56页 |
5.3 策略的设定 | 第56-59页 |
5.3.1 策略的生成 | 第56-59页 |
5.3.2 策略的调整 | 第59页 |
5.4 可行局势的设定 | 第59-68页 |
5.4.1 不可行局势剔除原则 | 第60-61页 |
5.4.2 策略间相互关系 | 第61-63页 |
5.4.3 可行局势的设定 | 第63-68页 |
5.5 偏好的设定 | 第68-70页 |
5.6 稳定性分析 | 第70页 |
5.7 小结 | 第70-71页 |
6 案例分析 | 第71-93页 |
6.1 纠纷案例说明 | 第71-73页 |
6.2 纠纷案例建模 | 第73-93页 |
6.2.1 权力阶段判别 | 第73-75页 |
6.2.2 局中人确定 | 第75-80页 |
6.2.3 策略的设定 | 第80-82页 |
6.2.4 可行局势的设定 | 第82-85页 |
6.2.5 偏好的设定 | 第85-88页 |
6.2.6 稳定性分析 | 第88-9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7.1 结论 | 第93-94页 |
7.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作者简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