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媒体品质的提升和改造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媒体品质与电视媒体的品质 | 第18-26页 |
2.1 品质与媒体品质 | 第18-21页 |
2.1.1 品质 | 第18-19页 |
2.1.2 媒体的品质 | 第19-20页 |
2.1.3 电视媒体的品质 | 第20-21页 |
2.2 电视媒体品质的性质 | 第21-24页 |
2.2.1 品质是电视媒体的专业资质 | 第21-22页 |
2.2.2 品质是电视媒体的综合力 | 第22-23页 |
2.2.3 品质是电视媒体的个性 | 第23-24页 |
2.3 电视媒体的品质与品牌 | 第24-26页 |
2.3.1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 | 第24页 |
2.3.2 品牌是品质的呈现 | 第24-26页 |
第3章 电视媒体品质构成 | 第26-40页 |
3.1 电视媒体品质的层级 | 第26-27页 |
3.1.1 电视频道的品质 | 第26页 |
3.1.2 电视栏目的品质 | 第26-27页 |
3.2 电视媒体品质的内在构成 | 第27-30页 |
3.2.1 文化品质 | 第27-28页 |
3.2.2 道德品质 | 第28-30页 |
3.2.3 技术品质 | 第30页 |
3.3 电视媒体品质的外化形态 | 第30-40页 |
3.3.1 电视节目 | 第30-35页 |
3.3.2 电视人群体形象 | 第35-37页 |
3.3.3 频道传播力和公信力 | 第37-40页 |
第4章 当代电视媒体品质的改造 | 第40-63页 |
4.1 当代电视媒体的品质缺失 | 第40-45页 |
4.1.1 低品质:低俗化 | 第40-44页 |
4.1.2 伪品质:同质化 | 第44-45页 |
4.1.3 杂品质:碎片化 | 第45页 |
4.2 提升电视媒体品质的专业化途径 | 第45-63页 |
4.2.1 强化媒体精神 | 第45-52页 |
4.2.2 强化创新能力 | 第52-55页 |
4.2.3 强化媒体管理 | 第55-63页 |
第5章 电视媒体品质案例分析 | 第63-80页 |
5.1 “限娱令”下湖南卫视的品质提升之路 | 第63-72页 |
5.1.1 新闻大改版 | 第63-70页 |
5.1.2 娱乐再创新 | 第70-71页 |
5.1.3 公益添新色 | 第71-72页 |
5.2 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品质分析 | 第72-80页 |
5.2.1 看见时代 | 第72-74页 |
5.2.2 看见人性 | 第74-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