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LTE 启动背景及需求 | 第8-9页 |
1.2 LTE 系统架构 | 第9-10页 |
1.3 LTE 小区搜索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1-14页 |
2 LTE 关键技术 OFDM | 第14-26页 |
2.1 OFDM 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2.2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 第15-19页 |
2.3 OFDM 关键技术 | 第19-20页 |
2.3.1 峰均比抑制 | 第19页 |
2.3.2 信道估计 | 第19-20页 |
2.3.3 交织与信道编码 | 第20页 |
2.3.4 同步技术 | 第20页 |
2.4 同步偏差对 OFDM 的影响 | 第20-24页 |
2.4.1 定时偏差对 OFDM 的影响分析 | 第20-22页 |
2.4.2 频率偏差对 OFDM 的影响分析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LTE 物理层 | 第26-36页 |
3.1 LTE 物理层概述 | 第26-29页 |
3.1.1 LTE 帧结构 | 第26-28页 |
3.1.2 时频资源 | 第28-29页 |
3.2 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 | 第29-35页 |
3.2.1 下行同步信号 | 第29-33页 |
3.2.2 下行参考信号 | 第33-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LTE 小区搜索算法研究 | 第36-54页 |
4.1 PSS 粗定时同步 | 第37-42页 |
4.1.1 基于 PSS 序列的传统互相关算法 | 第37-40页 |
4.1.2 改进的 M 段部分相关算法 | 第40-42页 |
4.2 扇区号检测 | 第42页 |
4.3 CP 类型确定 | 第42页 |
4.4 频偏估计与补偿 | 第42-47页 |
4.4.1 小数频偏估计补偿 | 第43-44页 |
4.4.2 整数频偏估计补偿 | 第44-45页 |
4.4.3 残留频偏估计补偿 | 第45-47页 |
4.5 精定时同步 | 第47-50页 |
4.6 SSS 检测 | 第50-53页 |
4.6.1 SSS 传统相干检测算法 | 第50-52页 |
4.6.2 SSS 差分相关检测算法 | 第52-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LTE 小区搜索算法仿真分析 | 第54-66页 |
5.1 建立瑞利衰落信道仿真模型 | 第55-56页 |
5.2 粗定时同步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5.2.1 AWGN 信道下粗定时同步性能 | 第56页 |
5.2.2 多径信道下粗定时同步性能 | 第56-57页 |
5.3 扇区号检测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5.4 CP 类型检测性能分析 | 第58页 |
5.5 频率同步性能分析 | 第58-61页 |
5.5.1 AWGN 信道和多径信道频偏估计 RMSE | 第58-59页 |
5.5.2 AWN 信道下频偏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5.5.3 多径信道静止环境下频偏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4 多径信道移动环境下频偏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1页 |
5.6 精定时同步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5.7 SSS 检测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5.8 LTE 小区搜索整体性能分析 | 第64-65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6-67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6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