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能论文

带喷射器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主要符号表第7-8页
1 绪论第8-23页
    1.1 低温余热发电的利用现状第8-10页
    1.2 低温余热发电的主要技术第10-14页
        1.2.1 Kalina 循环第10-12页
        1.2.2 三角型循环(TLC or TFC)第12-13页
        1.2.3 有机朗肯循环第13-14页
    1.3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循环工质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循环系统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回收余热资源的优势第17-18页
    1.5 喷射器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1.6 本文所作的工作第21-23页
2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第23-29页
    2.1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组成特点第23-24页
    2.2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第24-25页
        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第24页
        2.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火用损分析第24-25页
    2.3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泵功分析第25-28页
        2.3.1 膨胀机进口温度影响第26-27页
        2.3.2 膨胀机进口压力影响第27页
        2.3.3 冷凝温度影响第27-28页
        2.3.4 不同工质的影响第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3 带喷射器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及喷射器模型第29-38页
    3.1 带喷射器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组成特点第29-30页
    3.2 带喷射器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第30-31页
        3.2.1 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第30-31页
        3.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火用损分析第31页
    3.3 喷射器设计计算模型第31-38页
        3.3.1 喷射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第31-33页
        3.3.2 喷射器的部件第33-34页
        3.3.3 喷射器模型的确定第34-35页
        3.3.4 喷射器热力学分析第35-38页
4 带喷射器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分析第38-44页
    4.1 模型计算工具第38页
    4.2 系统性能研究第38-39页
    4.3 各循环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第39-42页
        4.3.1 抽气压力的影响第39-40页
        4.3.2 膨胀机进口压力的影响第40-41页
        4.3.3 膨胀机进口温度的影响第41页
        4.3.4 冷凝温度的影响第41-42页
    4.4 不可逆损失分布比较第42-43页
    4.5 小结第43-44页
5 带喷射器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工质选择第44-49页
    5.1 工质的选择原则第44-46页
    5.2 不同工质循环性能比较第46-48页
        5.2.1 净功及泵功比较第46-47页
        5.2.2 热效率比较第47页
        5.2.3 不可逆损失比较第47-48页
        5.2.4 膨胀机进口温度的影响第48页
    5.3 小结第48-49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6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降雨条件下片麻岩山地水土和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下一篇:传统院落保护与再生研究--以冉庄核心保护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