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文章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内容 | 第15-18页 |
2.1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存款准备金 | 第15页 |
2.1.2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 第15-16页 |
2.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乘数效应 | 第16-18页 |
2.2.1 传导机制 | 第16页 |
2.2.2 货币乘数效应 | 第16-18页 |
第3章 国外法定准备金政策概述 | 第18-22页 |
3.1 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 | 第18-19页 |
3.1.1 美国 | 第18-19页 |
3.1.2 德国 | 第19页 |
3.1.3 日本 | 第19页 |
3.2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 第19-20页 |
3.2.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地位 | 第19-20页 |
3.2.2 存款准备金率水平 | 第20页 |
3.2.3 调整的频率 | 第20页 |
3.3 给中国的启示 | 第20-22页 |
第4章 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 第22-30页 |
4.1 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4.1.1 实施对象 | 第22页 |
4.1.2 缴存范围 | 第22页 |
4.1.3 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4.2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情况 | 第23-30页 |
4.2.1 调整情况概述 | 第23-24页 |
4.2.2 原因总结 | 第24-30页 |
第5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广义货币供给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5.1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0页 |
5.1.1 指标的选取 | 第30页 |
5.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30页 |
5.2 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广义货币供给量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30-36页 |
5.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30-31页 |
5.2.2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 第31-32页 |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2-33页 |
5.2.4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 第33-36页 |
5.3 主要结论及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5.3.1 主要结论 | 第36页 |
5.3.2 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38-40页 |
6.1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 第38页 |
6.1.1 细分征收对象 | 第38页 |
6.1.2 改革计提方式 | 第38页 |
6.1.3 调整适用范围 | 第38页 |
6.2 改革准备金付息制度 | 第38-39页 |
6.3 注重价格型政策工具的改革 | 第39页 |
6.3.1 加快利率市场化 | 第39页 |
6.3.2 建立科学的汇率机制 | 第39页 |
6.4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 | 第39-40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