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4.1 研究创新第16页
        1.4.2 研究不足第16-17页
2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第17-18页
        2.1.1 风险资本投资理论第17-18页
        2.1.2 投资者权益保护理论第18页
    2.2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第18-19页
    2.3 政府制约和市场失效的理论第19-20页
    2.4 公司治理理论第20-21页
3 国际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对比借鉴第21-33页
    3.1 国际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的对比借鉴第21-27页
        3.1.1 英美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的研究第21-23页
        3.1.2 新兴国家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研究第23-26页
        3.1.3 国际优质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对比借鉴第26-27页
    3.2 国际创业板市场退出程序的对比借鉴第27-29页
        3.2.1 英美创业板市场退出程序研究第27-28页
        3.2.2 新兴国家创业板市场退出程序研究第28-29页
        3.2.3 国际创业板市场退出程序的对比借鉴第29页
    3.3 国际优质创业板市场退出渠道对比借鉴第29-30页
    3.4 国际优质创业板退出机制中投资者保护的对比借鉴第30-33页
        3.4.1 英美创业板市场退出投资者保护研究第30-31页
        3.4.2 德国创业板市场退出的投资人保护研究第31页
        3.4.3 加拿大创业板市场退出的投资人保护研究第31页
        3.4.4 国际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投资者保护的对比借鉴第31-33页
4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现状与问题第33-42页
    4.1 我国创业板与主板、中小板退出机制的现状对比研究第33-35页
        4.1.1 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的多重性第33-34页
        4.1.2 创业板市场退出程序的快速化第34页
        4.1.3 创业板市场退出渠道的直接性第34页
        4.1.4 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中投资者保护的关注第34-35页
    4.2 我国创业板市场新旧退出机制的对比研究第35-37页
    4.3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现存的问题研究第37-42页
        4.3.1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缺陷研究第37-38页
        4.3.2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程序问题研究第38-39页
        4.3.3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渠道问题研究第39-40页
        4.3.4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第40-42页
5 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出机制的优化建议第42-48页
    5.1 构建严格完善的创业板市场退出标准第42-43页
        5.1.1 继续完善退出标准中的财务标准第42页
        5.1.2 严格退出机制核准,突出市场指标第42页
        5.1.3 从严收紧新增退市标准的处罚规定第42-43页
        5.1.4 增加市场退出机制的质量标准第43页
    5.2 科学完善退出程序第43-45页
        5.2.1 直接退出程序与缓冲执行合理结合第43-44页
        5.2.2 证券交易税控制退市裁决权,降低行政干扰第44页
        5.2.3 设计创业板市场主动退出程序第44-45页
        5.2.4 完善市场退出处罚救济制度第45页
    5.3 完善创业板市场退出渠道第45-46页
        5.3.1 构建多方面的金融市场体系第45-46页
        5.3.2 自愿与强制的转板机制共同执行第46页
    5.4 落实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第46-48页
        5.4.1 增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教育第46页
        5.4.2 构建摘牌公司和权益人的责任惩罚机制第46页
        5.4.3 协调证监部门和交易所职权,保障投资者利益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后记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静脉留置针的研制及不同光亮环境下应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C Prototype Vascular Graft Reinforced with Knitted Pet Fabric